????“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既面臨難得機遇,也存在嚴峻挑戰。這是在深入分析“十一五”時期國內外環境,以及我們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國情特點的基礎上,做出的科學判斷。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十五”期間的努力,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縱觀“十一五”時期的國內國際環境,我國具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諸多有利條件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分析“十一五”時期國內國際環境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明確指出,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從國內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達,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突出;技術儲備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直接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公平與效率、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協調的矛盾日益凸現;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處理好社會利益關系的難度加大。從國際看,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加劇,各國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總之,“十一五”時期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期”,也是一個“矛盾凸現期”。只要我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進取、銳意改革,不斷創新,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夠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新的業績。 |
上一篇:提高國有經濟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