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警方的一紙公告,并未能平息“蒙牛損害伊利商譽”風波的質疑——10月22日,內蒙古警方發布公告稱,“蒙牛損害伊利商譽”并無更深背景,僅是蒙牛個別員工串通公關公司采取的個人行為。 ????然而,比對蒙牛兒童奶項目負責人安勇能夠動用的百萬量級的資金,以及這前后蒙牛與伊利之間的恩怨情仇,一切的局面變得微妙異常。 ????從10月19日開始,一條中國乳業的丑聞產業鏈躍然紙上。當日,在微博上 ????這不僅僅是一條中國乳業丑聞的利益鏈,更像是又一次“中國式商戰”的重演,在屢見不鮮的中國式商戰史中并非首例,只不過在蒙牛與伊利的交手中,圣元成為了被牽連者,而這種幾乎忽略道德底線的“商戰模式”,所危及和累及的,絕不僅僅是那個看似龐大的中國乳業,而是整個中國商業。 ????微妙的百萬元費用 ????蒙牛這項營銷方案定名為“7·31”計劃,目前媒體披露的金額是25萬元,實際這只是冰山一角,加上之前其在媒體廣告方面的投入以及給公關公司支付的傭金,費用至少在百萬元以上。 ????這讓10月22日內蒙古警方用三分鐘時間通報的“蒙牛損害伊利商譽”案情顯得頗為微妙,作為產品經理級別的安勇,是否能夠一人主導這樣一個龐大的“攻擊計劃”,而無須得到更高級別的管理層的批準? ????按照蒙牛集團現行財務人事制度,安勇屬于產品經理級別,在這一級別,安勇擁有的財務審批權為5萬元人民幣。而“7·31”計劃僅公關費用在50萬元人民幣量級,按照規定,作為產品經理級別的安勇,無權批準,按照逐級審批的制度,須得到產品經理上級的市場經理、營銷副總經理的批準。 ????這百萬元量級的資金,又被動用到了哪里?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名為《DHA借勢口碑傳播》的策劃案文稿顯示,為實施此項惡意口碑傳播項目,博思智奇公關公司還曾布置了幾個步驟的“攻擊方案”。 ????第一步是操縱利用非主流媒體,攻擊深海魚油產品,引發社會公眾對深海魚油產品的關注,進而產生恐慌。第二步則通過網絡推手,開始以網絡為主陣地的深度攻擊,引出深海魚油中的EPA導致兒童性早熟,點名攻擊使用深海魚油產品的企業,開始引出兒童性早熟問題,將矛頭直指伊利、金龍魚、圣元、安利等企業。最后則通過網絡推手集中打擊伊利QQ星兒童奶,將伊利QQ星兒童奶拖入“性早熟門”。由于該計劃是定在務必于7月底完成,因此其內部為其定名為“7·31”計劃。 ????該策劃文案是由一位接近該案件調查人士提供,該人士稱,此文稿是公安人員在查案過程中從博思智奇公關公司獲得,但該文稿內容的真實性目前尚未獲內蒙古警方或蒙牛方面的證實。 ????博思智奇公關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恰是據稱配有蒙牛集團總裁助理頭銜的楊再飛。 ????難平質疑 ????呼和浩特警方用三分鐘通報案情的初步進展,與蒙牛集團于10月20日發布的道歉聲明口徑一致,皆表示,此案系蒙牛集團員工個人行為。 ????10月22日上午,內蒙古呼和浩特警方通報“蒙牛損害伊利商譽”案的進展情況,呼和浩特警方稱,通過警方掌握的證據以及犯罪嫌疑人交待情況來看,伊利商譽受損案僅是蒙牛個別員工伙同公關公司人員所為,此案無更深層次背景,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在此之前的兩天,蒙牛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建軍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本人也是剛剛在網上看到的這一消息,并找公司的相關部門詢問過,得到的答復是網上傳言內容全部失實,“我們企業絕對不會做這種事情”。但此后一天,蒙牛又發布聲明,稱此事系安勇等人的個人行為,并為這種行為致歉。 ????“其實蒙牛現在已經被逼到了一個很被動的角落,擺在他們面前的無非3個選擇”,乳業專家湯志慶向記者表示,他開列的三條路徑是:第一,沉默到底,對此事不發表進一步的看法。但隨著警方調查的深入,這種做法無疑是下策,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二是承認自己與“抹黑門”事件有關。由于他們管理層之前已經說過大量的言論,表態集團層面清白,這種應對也顯然是下策。 ????“所以說,目前的聲明內容是蒙牛不得不去選擇的,雖然效果同樣很糟糕,但也只能硬扛到底。” 湯志慶說,而這就是他說的蒙牛的第三條道路。 ????伊利發給本報的聲明顯示,今年7月中旬,他們在部分網絡媒體發現大量攻擊伊利產品、品牌的言論和報道。7月30日,該公司正式向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目前此案件已被偵破,其中涉及蒙牛乳業、北京博斯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相關人員。 ????一位了解該案件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蒙牛方面之前試圖借助網絡,點名攻擊使用深海魚油產品企業,稱將導致兒童性早熟,而其矛頭直指伊利。未料伊利提前判斷出了老對手的意圖,及時采取了危機公關的措施才幸免于難,而奶粉中與伊利兒童奶有相同成分的圣元則深陷“性早熟門”。 ????本報記者調查得知,這起惡意攻擊事件,剛開始為蒙牛相關人士精心策劃攻擊伊利為首的“魚油使用陣營”,而后,在兒童奶市場不足5%份額的圣元也被牽扯其中,成為巨頭欒戰中的“炮灰”,但是,這僅僅是這條丑聞牽出的利益鏈條的起點。 ????速度倒逼 ????“蒙牛工廠的墻壁上、食堂里,張貼了大量的或勵志、或警世的標語和格言,其數量是我走過的所有工廠里最多的。”一位從蒙牛管理層離職的人士感嘆道,但蒙牛的企業文化卻從未像這些標語的內容這般彬彬有禮過。無論是搶奶源還是搶市場,蒙牛都有股異乎尋常的瘋勁,這在公司內部叫亮劍精神,但走出去會覺得有些做法欠妥當。 ????乳業專家王丁棉也表示,蒙牛用不到10年的時間,從一個國內1000名開外的小廠,變成國內最大的乳企主要是靠資本運作,與外資簽訂對賭協議,先找市場再找工廠,這種粗放式增長為此埋下了諸多隱患,“乳業發展的步伐應該放慢一點,踏實一點,否則奶源、產品等競爭只會導致日后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 ????此類事件也非蒙牛一家,包括去年的多美滋三聚氰胺事件等,都疑為競爭對手惡意攻擊,路徑也極為相似,先從網絡上發帖子,而后引導媒體熱炒此事,鬧得滿城風雨。 ????而據一位業界人士透露,利用網絡和媒體攻擊競爭對手還屬于“客氣”的,在渠道、奶源上,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更為激烈。 ????上述人士說,2004年后因為競爭加劇,乳業市場一片腥風血雨,以損害對手為目的、虎口奪食的技法層出不窮。 ????“這也反映了企業文化的缺失,只追求結果,而不看過程,培養了員工野蠻、霸氣的作風,忽略了員工素質的教育,一定要在市場上爭個你死我活,而殊不知,大家都是在一條船上。自從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國內乳業一直在緩慢恢復,而今剛剛有些起色,又被攪得一片混亂,這對誰都沒有好處。”一位廣東乳品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記者 宋文明 葉文添 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