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在全國叫得響的經濟品牌,5年前能讓濟南人津津樂道的多出自重工業行業,和山東經濟大省省會的地位相比,總感覺少些什么。 ????5年后,當濟南人再涉及這個話題時,發現談資逐漸多了起來:以軟件、服務外包、動漫游戲為主的信息產業實力雄厚,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物流業異軍突起,逐漸成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國際國內的金融保險企業紛至沓來,成為全國九大金融城市之一;“泉水之都”實至名歸,文化旅游漸入 ????5年來,濟南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強化內需拉動,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351.4億元,“十一五”前4年平均增長1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126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10.2億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長1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年累計完成5239億元,年均增長18%;2009年完成1655.4億元,是2005年的1.9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17.9億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長19%。 ????全市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市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濟南堅持保增長與轉方式、調結構相結合,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三次產業比例由7.1:46:46.9調整為2010年上半年的5.0:42.6:52.4,糧食生產連續7年增產,都市型、城郊型農業發展到83萬畝,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25家。工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培育形成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機械裝備3個千億產業。服務業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增加值年均增長15.4%,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44.7%。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列,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和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增長1倍以上。節能減排目標成效顯著,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城市現代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堅持以城市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抓住籌辦十一屆全運會的有利時機,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強力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功能形象有了質的提升。城市規劃體系逐步完善,中心城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新區開發全面加速,奧體文博片區、大學科技園初具規模,西客站片區、小清河濱河新區規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奧體中心、大明湖擴建、園博園等重大設施投入使用,濟陽黃河大橋、二環東路高架等綜合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期、市區部分河道整治等生態工程相繼竣工,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和地標性建筑加快推進,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顯著增強。市區泉群保持常年噴涌,古城區、商埠區得到有效保護,城市特色更加凸顯。主干道路、城市出入口、居民小區實現全面整治,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城市管理體制逐步理順,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城鄉一體化發展邁出新步伐。堅持城鄉統籌,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初步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四級城鎮體系。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取得豐碩成果,支持了38個重點鎮建設,新建農村住房13.4萬戶、改造危房2.6萬戶,新建改造鄉鎮文化站60個、衛生院75個,實施了臥虎山水庫除險加固、邢家渡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基本實現村村通柏油(水泥)路、通客車、通有線電視,自來水入村率達到95%以上。舉全市之力集中幫扶商河縣,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推動商河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突破。 ????社會民生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把惠民生放在首位,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覆蓋人口達到13.5萬人。惠及18.6萬人的棚戶區改造全面推進,開工建設安置房250萬平方米,享受廉租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家庭達到4500戶。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優化,素質教育全面推廣,高中階段教育實現普及。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產業實現較快發展。城鄉基層衛生隊伍及服務能力得到加強,市內四區和章丘市率先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成功舉辦了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全運盛會,取得精神文明和競賽成績雙豐收。廣電出版、檔案史志、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依法治市和平安、文明創建活動成效卓著,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涌現出泉城義工等一批先進群體,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和諧交融,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記者 卞思杰) |
上一篇:威海:奏響藍色交響激情飛揚
下一篇:青島:不做“龍頭”只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