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撤地設市之前,濱州的對外開放仍然處于粗放型的發展階段。撤地設市尤其是入世以后,隨著一系列對外開放戰略舉措的提出和實施,濱州在全市范圍內迅速掀起了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高潮。 ????招商引資新方式、新形式迅速鋪開,利用外資質量水平大大提升,一大批新型、支柱型外資項目、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濱州,三資企業投資涵蓋農業、工業、第三產業,股權并購境外上市成為新亮點;外貿進出口在高水平上實現了高速 ????如今,濱州的外經貿發展已進入良性循環的快速發展軌道,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大格局基本形成,徹底改變了濱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面貌。而黃三角開發的確立,更成為濱州對外開放的“新名片”。晨報記者 姬連慶 ????濱州產品走向世界 ????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濱州的對外開放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窄到寬、從低級到高級的轉變歷程。但是濱州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起步較晚的濱州,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在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全國對外開放始于1978年,但濱州對外開放起步較晚,直到1988年,才有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濱加皮革有限公司”落戶濱州。1990年濱州才完成了第一筆自營出口,標志著濱州市企業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濱州的產品開始走向了世界。 ????但是在21世紀之前,濱州的對外貿易仍然以外商收購為主,而當時的產品主要是山藥、辣椒干、紅麻、苜蓿、香菜籽、肉食兔、菜牛等附加值很低的農副產品,這樣的局面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撤地設市以來,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的不斷提升,濱州對外貿易開始持續穩定增長,并且出口產品的結構和市場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下,濱州依然實現了進出口總額33.7億美元的成績,較之十年前增長了近十倍,年均增長率超過了30%,遠遠超過了同期G D P的增長速度,在全省的位次不斷靠前,占全省的比例也提高了一倍左右,已經達到了全省平均水平。“對外貿易的發展對于濱州經濟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正日益增強,濱州更多的企業開始將自己的產品推出國門。”濱州市商務局的相關人士稱。據了解,撤地設市十年來,濱州經濟對于外貿的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占G D P的比重)從2003年的22%提高到現在的近30%。 ????經過十年的發展,濱州已經培植起魏橋創業集團、華紡股份公司、山東亞光集團、西王集團等一批外向型骨干企業集群,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同行業中都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經貿合作關系。據了解,濱州市利稅過千萬的企業有80%以上的企業開展自營進出口業務,越來越多的濱州企業開始參與到對外開放的行列中來。資料顯示,濱州市2009年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327家,比十年前的104家,增長了2倍,其中當年就新增進出口企業88家,增加進出口5314萬美元。 ????在數量增長的同時,濱州外貿發展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撤地設市十年來,濱州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在90年代初,濱州出口以農副產品為主,隨后紡織品出口開始“一枝獨秀”,占據了濱州出口總額的90%以上。但是,如今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了60%以下,工業制成品、機電產品和終端產品比重迅速上升,外貿出口商品結構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格局,使得濱州外貿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效益也不斷提高。 ????在商品多元化的同時,濱州的外貿市場多元化同樣取得巨大進展。“在上個世紀,亞洲是濱州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占據了出口市場的90%,而現在亞洲市場在繼續擴大的同時,所占的比重已經開始有所減少。”上述濱州市商務局的人士稱,近幾年來,歐美高端市場的比重上升快速,已經占到了20%以上,出口過百萬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增長了十倍,遍及世界六大洲。 ????可以確定地說,這十年來,濱州的產品已經走向了全世界。 ????“引進來、走出去”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濱州不斷加大對外招商引資的力度,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地緩解了濱州建設資金緊張的矛盾,對濱州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顯著。 ????統計顯示,2009年,濱州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額1.69億美元,增長1.9%,增幅高出全省4.2個百分點,較之十年前的不足5000萬美元,提高了兩倍多,濱州利用外資綜合評價連續多年進入全省前十位。“撤地設市以來,濱州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更多外商的進入,在推動濱州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本地企業的現代化水平。”上述濱州市商務局的人士稱。 ????據了解,十年來,來濱州投資的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2003年以前,濱州的外資主要來自港臺地區,以勞動密集型加工項目為主,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等生產項目。如今,濱州的外資來源已經發展到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德、法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投資的重點,已從一般制造業發展到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涉及到機械、冶金、電子、飛機、農業、基礎設施等十幾個行業和部門,鉆石飛機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進入,填補了濱州乃至全省的產業布局的空白。 ????由于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國際經濟局勢的變化,一些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看好濱州市發展前景,日本伊藤忠株式會社、美國太平洋頂峰熱電、德國B B S汽車輪轂等跨國知名企業紛紛入駐濱州。 ????撤地設市十年來,濱州共批準過千萬美元的外資大項目超過百個,形成了以飛機制造、汽車、輪船、電子信息、化工、有色金屬等為主干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通過引進外資,濱州十大產業集群的建設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快速集聚,正在成為濱州開放的新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引進來的同時,濱州“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近年來,濱州以勞務輸出、境外資源開發和境外經營公司三個重點為突破口,設立了勞務輸出基地縣,勞務輸出實現零的突破,境外企業不斷壯大。據了解,近年來,濱州每年均有3- 5家企業在境外設點,5年累計境外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逐步構筑起濱州經濟強大的海外軍團。 ????如今,濱州“走出去”的領域已從貿易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資源開發、農業合作和研發銷售等眾多領域。對外投資方式由早期的建點開辦“窗口”,發展到投資辦廠帶動原材料進口、跨國購并、境外上市等多種形式。派出去的勞務人員也從最初的普工、技工發展到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科技與經營管理。 ????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十年來,濱州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吸引外資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官方強有力的推動。 ????十年來,濱州不斷加強環境建設,軟硬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交通、通信、能源、現代物流、市場等方面明顯改善,為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從政府層面來講,濱州一直致力于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濱州實行了“一站式”審批和“一個窗口”服務,簡化了審批程序,減少了審批事項,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政府的服務功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推動濱州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進步。同時,全市上下思想進一步解放,普遍增強了開放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危機意識,形成了干事創業抓開放的濃厚氛圍,各部門通力合作,積極從加快發展的角度籌劃謀慮,實施了一系列投資貿易便利化措施,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開放和發展環境。 ????而如今,黃三角大開發更為濱州的對外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實,早在去年之前,濱州就開始嘗試利用黃三角開發來做對外開放的招牌,吸引外資,同時提高本地企業的知名度,事實證明,這一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在黃三角開發上升為國家開發戰略之前,濱州在北京、香港等地召開多次經貿洽談會,吸引了多個國家的眾多企業參與。 ????2009年底,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正式列入國家開發戰略,濱州作為黃三角區域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成為了新的政策洼地,在對外開放上,具備了更大的優勢。 ????黃三角開發不僅提高了濱州的知名度,使得濱州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無形的競爭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在吸引外資方面,濱州的“洼地效應”更是開始顯現。 ????之前不久,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光峰率領濱州經貿代表團于2010年5月9日至14日赴香港參加了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香港舉辦的2010(香港)山東周系列經貿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洽談簽約了一批利用外資大項目,達到了“推介濱州,深化合作,拓展領域,擴大影響”的目的。在這次活動上,濱州市有4個項目參加簽約,總投資8.09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5.86億美元。這充分說明,外界對于濱州——黃河三角洲開發主戰場的地位不斷認可,同時,也看中了黃三角開發所帶給濱州未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撤地設市十年來,濱州對外開放實現了從企業到社會,再到政府、企業、社會與市、縣、鄉、村各級聯動發展的跨越,使濱州整體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實現了從單純利用外資到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改造、促發展,再到促進新興制造業基地全面發展的跨越,使開放的影響力不斷深入;實現了從經濟領域的開放到思想觀念的開放,再到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開放的跨越,使開放成為濱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動力在未來的濱州發展中,將不斷壯大。 |
上一篇:東營: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
下一篇:海洋特色新興城市日照藍風勁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