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上課投入的勁兒讓老師也感動 親戚建議學物業管理 為就業她甘當中專生 一個親戚推薦小周來濟南碰碰運氣,“親戚對濟南印象特別好,還說物業管理前途不錯,好找工作,建議我來試試。” “我當時覺得物業管理是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比計算機編程更好,決定來看看。”8月份,小周和父親一起到了學校。當天下午,小周參觀了學校的實訓實驗室,“轉了2個小時,就確定學了 經過面試和體檢后,9月1日,周瓊以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身份,正式加入中專生行列,開始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習。“這是學校建立11年來,收到的首個‘大學生’學生。”校長郭廣寶說。 一開始也怕別人議論 倆月后越發喜歡這個專業 “當初來這里念中專,一開始也怕別人議論,說我是找不到工作才來的。但是這又有什么呢?人生需要選擇和轉折,學了倆月,我發現自己確實喜歡這個專業。”小周告訴記者,大學生回爐重新念中專,盡管一開始有那么一點心理壓力,但是還好,父母都很支持自己。“有一個同學很支持我,還說將來要跟我干呢!”小周告訴記者,她從來沒想過什么“面子”,能學到東西就行。 同學很好奇她為什么來 周瓊稱只為多學東西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小周的同學也很好奇: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她怎么想到到中專再念書? “我只是想多學東西而已,就這么簡單。”這是小周的回答。盡管來了只有2個月,小周只能算是一個“插班生”,她只要學一年專業、再實習3個月就可以畢業了。 校長郭廣寶告訴記者,因為周瓊有了大學生的“功底”,在全校她是惟一一個可以不用學語數外的學生,允許她走班,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 她的選擇,目前有了回報。已經有物業管理企業聽說了她的情況,要把她“留下”。“有本科生的素質,物業專業的技能,這樣的人我們求之不得。”很多單位如是說。小周告訴記者,她對物業管理的瑣碎已經有了了解,她喜歡與人打交道,即便將來遇到困難,也不會后悔今天的選擇。“我的愿望是辦一個自己的物業管理企業!” 文/記者 楊芳 圖/記者 鄭濤 “周瓊”是個例還是趨勢? “周瓊”現象到底是個例,還是代表了一種方向?她的“回爐”重造,是否對高校現有專業設置提出糾正聲音?對這種現象,是該鼓勵還是…… 就業會使“周瓊”越來越多 “周瓊是第一個,但我認為以后周瓊會越來越多。”郭廣寶告訴記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改革、產業的調整以及人們的務實,“周瓊”絕不是孤例,就業會使周瓊越來越多。 “一方面現在就業壓力真的很大,用人單位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逼’得一些學生放棄本科學歷,重修中專技能;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和房地產項目的增加,物業管理人才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培養的院校卻很少,使得他們的畢業生很搶手。” 郭廣寶說,目前山東有大約3000家物業管理單位,每年都需要很多從物業管理員到中層經理等不同層次的人才,但物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每年大概只有300名左右,極度供不應求。 大學教不好等于浪費學生生命 大學畢業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中專還是在讀,就已有企業要定下周瓊。這4年大學,周瓊是不是白學了?這是不是高等教育的浪費?郭廣寶說,這不是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而是一種調整,這對以后很多學生選擇學校、填報志愿等都會產生影響。 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鄧相超則告訴記者,周瓊的做法捅破了目前高等教育教學中的一個“膿包”:對于應用學科來講,很多講師還只是停留于理論階段,“老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又如何教學生?” “周瓊是一個人才的浪費,她也讓高校開始反思,怎樣才能不浪費學生的生命!” 教育體制與市場不匹配 “周瓊做這樣的選擇,這是一個學生求職遇到困難后,用適銷對路的方法再去補充自己以適應市場的正確選擇。”昨天,省政協常委宋傳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經常說,上大學只是起點,不是終點,發現起點不能起步及時調整自己適應環境,這沒有什么壞處。” “同時周瓊的經歷也說明,教育體制與市場非常不匹配,這很值得反思。” 宋傳杰說,對周瓊的行為,既談不上鼓勵,也不要說“應不應該”。“這說明在我們的中專以上繼續教育環節,還沒有提供充電的機會,這也為教育的調整提出新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