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食用油價格在全國范圍普遍上漲,一些超市里甚至出現市民搶購囤油的現象。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從7月份至今,沿海一級大豆散油已經漲了超過30%。讓人不解的是,今年黑龍江省大豆豐產,我國大豆進口再創新高。油料儲備充足的當下,成品油價格究竟為什么還節節攀升呢? 這幾天豆油價格突然上漲,哈爾濱市民秦國偉看著街坊鄰居們都在囤油,也坐不住了。在一張商家傳單上,他看到豆油促銷打折的消息,一大早就騎著自行車,跑了十多里路去搶購。 秦國偉:昨天我看它那個廣告傳單說今天便宜,我去了,去以后我去晚了,搶沒了已經。金龍那個有點貴,那個將近60呢,別的油都沒漲價。 這次食用油價格上漲,并不僅僅發生在哈爾濱一個城市,而是全國范圍內的普漲。北京家樂福一位負責食用油銷售的員工透露,超市最近兩天其實已經接到了關于大豆油漲價的通知,預計今天開始將上調大豆油價格。 員工:現在還沒漲。 記者:現在還沒漲? 員工:對。 一位金龍魚的經銷商證實,已經調整過好長時間了,賣場可能是最近兩天上調零售價格吧。 實際上早在今年7月,食油用批發價格已經開始上揚,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監測,從7月份至今沿海一級大豆散油已經漲了超過30%。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 尚強民:今年7月初的時候,沿海地區一級豆油出廠價集中于7100塊錢,到8月底上到7900,漲幅11%,進入9月份到了9300,比7月份漲了31。 十年以來一直監測中國糧油市場的尚強民表示,實際上當前我國油料充足,國內并不缺油。 尚強民:當前國內不缺油,今年1到9月份我們大豆進口量已經達到4016萬噸,10月份預計進口量465萬噸,11月、12月進口量都非常大,就中國在2010年的大豆進口量會達到5400萬噸,2009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量4255萬噸,漲了1150萬噸吧。 與此同時,目前正是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秋豆大量上市階段,黑龍江油脂加工企業開工率超過9成。據粗略統計,黑龍江省每天食用油產量在2000噸到3000噸。而全省需求量只在1千5、6百噸。也就說當地企業的加工量已經超過了百姓需求量。 國內大豆進口量和產量充足,食用油價格攀升又為何會逆市上揚呢?這節節攀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做起作用呢?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在供應充足情況下,之所以出現食用油價格上漲的怪象,說明外資的產業布局已經基本完成。 王小語:在國際市場上都有不成文的一個潛規則,只要中國去買大豆,大豆價格就拉起來,只要我們中國豐收,它的價格就掉下來,現在黑龍江大豆產量在提升的情況下,他們也能把大豆價格拉起來,這也說明外資的布局已經形成了我們煎荷包蛋都得看華爾街的臉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并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認為,豆油占到我國食用油的半壁江山,近些年,我國進口大豆數量激增,國際大豆的價格波動能夠迅速傳到國內食用油市場。 程國強:這個進口鏈條的影響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進口,進口成本升高的話它會傳導進來,第二個是市場預期的影響。比如說美國農業部在10月初調減美國大豆種植產量,導致價格大幅度上漲,也導致全球比如芝加哥市場的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這種上漲的信息傳導到國際市場以后,對國內市場是市場預期變化的影響。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一個預測,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將要超過5千萬噸。從1996年至今的這十四年,中國大豆進口的數量增長了40多倍,60%以上大豆要依靠進口。換句話說,中國的食品油市場已經和國際緊密相連。程國強同時提醒,國內游資炒作也是油料大豆價格飆升的原因之一。 程國強:國內可能就有一些投機商,比如說期貨市場上有一些熱錢、有一些游資他會炒作期貨,他把國內市場上期貨價格炒起來,再傳導到現貨市場。 在國際市場和國內炒家雙重力量下,未來國內食用油價格是否一定會節節高升呢?又有哪些力量能阻止這股上行的壓力呢?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強民表示雖然批發價格上漲較快,但小包裝食用油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盡管大品牌所占市場份額很高,但是各地方品牌的食用油所占的份額也并不低,任何廠商想要單獨調價是非常困難的。 尚強民:一個單獨的廠家想調整價格很困難,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市場的時候,它一調價就要讓出市場份額。 在尚強民看來,大豆收成減產以及國際市場需求增加的預期促使大量國際炒家加入到大豆價格的炒作中,導致期貨價格大漲,從而影響了大豆現貨的售價。但他認為期貨價格不會偏離現貨價格過多。 幾天前,國家拋售30萬噸臨時儲備油,同時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我國中央儲備油料和油品充足,在必要時完全有能力調控市場價格。并且,隨著我國油料儲備的基本完成,未來對于國際市場大豆的需求會逐步減弱。在這種情況下,炒家看高大豆價格的預期也許并不會實現。 尚強民:因為前兩年高速增長背景是我們實現了一個國內庫存增加的過程,就是商業庫存和我們的儲備庫存有一個增加的過程,這個東西是進入我們的倉庫了,沒有直接消費掉,在未來一個年頭當中這個因素會減弱很多,我們不再增加庫存了夠了,可能就會出現誤差,所以我們判斷市場的時候要關注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