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方稀土整合正酣之際,位于南方稀土大省福建的紫金礦業(9.84,-0.46,-4.47%)(601899)近期惹上了“稀土緋聞”。有傳言稱,被市場定位為黃金公司的紫金礦業正在稀土板塊暗自發力。 《證券時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在近期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稀土等礦產開發重點掛牌督辦礦區名單中,兩個礦區即福建省上杭縣湖洋礦區鉬多金屬礦和福建省南平市石筍坑鉬礦的探礦權人為環閩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早在2008年就被紫金礦業收購控股51%。 根據記者從福建國土資源廳查到的相關資料,上述兩個礦區的探礦期分別截至2010年6月20日和2010年7月20日,勘察礦種均為鉬礦,似與稀土無關。 不過,在相關政府網站上可看到一則于2007年8月發布的、來自紫金礦業注冊地上杭縣縣委辦的新聞———上杭縣稀土開發有望再造一個“紫金礦業”。該消息稱,上杭縣資源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縣稀土礦產資源預估蘊藏量10萬噸、礦產價值近70億元;同時,縣成立稀土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制定稀土產業整體開發規劃,明確開采工藝、產業鏈延伸、安全生產、環保等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礦業的實際控制人正好是福建省上杭縣國資委。 紫金礦業網站則顯示,2004年5月,公司和中國地質大學注冊成立了地大納米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武漢地大納米稀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納米蒙脫石、高嶺土材料和稀土材料技術。其中,合作開發的稀土材料技術項目所生產出的三種粉的質量與日本粉體質量相當,主要應用于等離子電視涂屏、熒光粉三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