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沒有完美的企業制度設計,國有獨資如是,MBO亦然。所以,當我們用苛求的態度乃至一紙禁令去冷冰冰地擊碎企業家的產權夢時,企業家們也會用他們獨特的智慧去另求答案。雙匯的重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過去諱莫如深的MBO陽光化,但是在創業板已經成為創富板的今年,當我們再去回望7年前萬隆們在MBO門前的焦灼與徘徊,才會真切理解到制度的與時俱進對于企業家們是多么重要。 ????雙匯重組零公里 ????整整7個月,圍繞雙匯重組艱苦而漫長的一系列溝通談判,眼看就接近尾聲。 ????“方案正在溝通中,一切以公告為準?!彪p匯發展董秘祁勇耀用這句話回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坝捎谥亟M方案涉及的程序復雜且重組涉及資產范圍較大,重組方案涉及的相關問題仍需要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持續溝通?!?010年10月11日,雙匯發展()仍未能按照計劃推出重組方案,復牌日期再一次推后一個月,同樣的理由,雙匯發展已經用了五次。 ????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雙匯的重組已經獲得了當地政府和商務部門的認可。據了解,集團注入的資產規模是雙匯發展現在規模的兩倍,資產質量則跟上市公司現有資產不相上下。 ????方案的最終確定還要取決于監管機構的核準。雙匯表示,本次重組方案必須是一個兼顧和尊重各方利益的方案,方案一經推出將徹底解決雙匯目前存在的同業競爭、大幅度降低關聯交易等問題。而根據證監會的規定,雙匯在制定方案時,無法直接與流通股東溝通,方案的復雜性與溝通的艱難成為雙匯重組一再推遲的重要原因。 ????雙匯MBO七年成正果 ????在雙匯,“MBO”是個被禁忌的詞匯。然而,在5次推遲重組方案之后,最新的信息表明,雙匯集團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雙匯發展已經獲得了監管部門的認可,重組已經進入了最后的階段。 ????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和他的團隊長達7年的MBO(管理層收購)同樣進入最后關頭。 ????“雙匯在MBO一事上相當低調,主要是把握不好國家政策方向,我們認為監管層對公司高管公開譴責與罰款就差不多了,翻老賬有可能拖垮一家優秀企業?!?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衛華認為,雙匯發展以一再延遲信息披露的方式對MBO一事進行遮掩,現在應該考慮做好資產注入,維護市場形象。 ????雙匯管理層探索企業中國式重組之路仍未結束。 ????觀察 ????MBO要肯定企業家價值 ????MBO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層利用自有資金或通過負債融資及股權交換等其他一些經濟手段,獲得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并獲得預期收益的一種收購行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國有企業改革,MBO作為靈丹妙藥之一從而在中國大面積地推廣。但MBO在中國推行一段時間以后,就被認為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罪魁禍首,直接影響到MBO的推行。其實對于MBO要辯證地看,它既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是罪魁禍首。 ????延伸閱讀 ????誰的雙匯? ????雙匯集團與機構投資者就注入資產的價格展開了博弈,解決橫亙已久的關聯交易是此次雙匯資產重組的目的所在。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關聯交易大量存在,使得機構投資者認為未能分享到足夠多的行業利潤?萬隆和他的管理層又為何從未主動提及資產注入? ????究其根源,這場難產的中國式重組自從2006年雙匯集團被知名投行高盛及鼎暉公司收購時起,就注定了這個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