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源頭治理為著力點,開展五項行動,為建設首善之區提供有力法律服務和保障 今年以來,市南區大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源頭治理“五項行動”,開創了平安市南和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為建設“社會秩序最好”的首善之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健全三個體系,推進超前化解社會矛盾行動。堅持源頭預防、事前排查、調解為先,著力探索多元化調解處理社 (二)提升三個效能,推進綜合整治治安環境行動。堅持信息牽引、精確打擊、合力整治,多措并舉提升綜治工作效能。一是提升搜集掌控情報信息效能。加強情報信息網絡建設,健全政法、綜治、維穩、信訪、調解“五位一體”信息采集管理制度,及時搜集社情民意、網絡輿情以及各類行動性、苗頭性治安隱患信息和犯罪線索,實現對重點敏感信息的動態掌握。落實信息舉報獎勵制度,對舉報有功人員,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充分調動信息搜集工作人員積極性。二是提升精確打擊違法犯罪效能??茖W劃分高發案件類型、地域和時段,以派出所為依托,劃定巡區、重點線路、巡段和卡口,精細確定勤務級別、警力投向和投量,始終保持警力投入與警情變化同步浮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持續開展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服務保障重點工程和項目推進,嚴厲打擊磚沙石霸、違規析產分戶等違法行為,有力地震懾了犯罪。三是提升合力整治治安問題效能。加強資源整合,深入開展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活動,組織開展14項治安整治活動,阻斷違法犯罪根源。全面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實施動態排查整治行動,確保校園及周邊安全穩定。狠抓“三大隱患”排查整治,對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工作實行區綜治委成員單位包街道制度,落實掛牌督辦制度,對6處重點區域和場所開展集中整治,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感。 (三)加強三防建設,推進合力構筑防范體系行動。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加強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提高社會安全度和公眾安全感。一是加強人防建設。發揮青島市治安志愿者協會市南分會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組建8500余人的社會化群防群治隊伍,健全完善了以公安為主,聯防、協警為輔,群防群治力量為補充的聯控機制。深化社區聯防工程,落實“一樓一崗、一區一隊、鄰里互望、樓院互防”等看護措施,分片、分組、分時段巡邏,著力消除治安隱患。二是創新物防思路。針對非封閉居民小區基礎設施差,侵財性案件多發的情況,總結推廣金門路管區非封閉小區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經驗,提出對非封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的新思路。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原則,為非封閉小區及樓棟安裝電子對講門、防盜窗及視頻監控設備,加設加高圍墻,設置門衛室、治安亭等,提升了非封閉小區治安管理水平。三是提高技防水平。圍繞實施“天網工程”,分期分批對全區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網絡系統進行擴容建設,在重點要害部位、公共聚集場所、治安復雜區域、交通要道等部位增加視頻探頭,健全校園視頻監控網絡體系,逐步實現全區視頻監控全覆蓋。 (四)突出三個重點,推進創新提升服務管理行動。加大機制創新力度,將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貫穿源頭治理全過程。一是改進重點人員服務管理模式。健全動態信息平臺,把社會特殊群體、犯罪高危群體、城市邊緣群體全部納入服務管理體系,定期開展治安風險評估,嚴格落實等級管控,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無漏管、不失控。創建全國首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青少年事務工作站”,深化“放學后·來吧”托管機構模式,設立問題青少年等重點群體輿情監測站,通過關注、關心和關愛,強化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積極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巡回救助勸導工作,幫助他們及時接受專業救助,減少不穩定隱患。對刑釋解教人員跟進開展幫教書信送祝福、節日救助送溫暖、視頻會見送親情、出監接茬送到家等活動,安置率達97%,幫教率達100%。二是拓寬對重點行業的服務管理渠道。深化平安樓宇建設,構筑企業聯防聯控平臺,在企業、單位聚集的樓宇設立綜治工作組織和聯絡員,實行單位內部治安防范法人代表責任制,共同推進行業創安。香港中路街道成立綜治工作協會及華仁物業樓宇分會,組建山東國華大廈綜治工作站;珠海路街道設立金光都市名家物業小區綜治工作站;五四廣場、棧橋等場所設立治安聯防辦公室,以局部創安促進了全局平安。三是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管理控制措施。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力推行網格化管理,對消防、特種設備、建筑工地、學校、文化娛樂場所等領域進行重點檢查,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五)把握三個環節,深入推進鞏固規范基層基礎行動。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按照機構設置、隊伍管理、工作制度、辦事程序、基礎設施“五規范”的要求,全面強化綜治基層基礎建設。一是夯實基層組織。加快推進街道綜治工作中心建設,整合信訪、民政、城管、房管、安監、公安、司法等部門資源,建立“一個窗口服務群眾、一個平臺受理反饋、一個流程調解到底、一個機制監督落實”的一站式工作模式,在成建制物業小區、校園、特色街區和經濟園區,建立綜治工作站(室),創新成立40個校園綜治警務工作站,提高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突出問題聯處、重點工作聯動、基層平安聯創的水平,實現了單兵作戰向大綜治、大維穩格局的轉變。二是嚴格基層考核獎懲措施。對綜治委成員單位逐一落實創安指標,動態實施管理檢查、達標評比和掛牌認定;對日常檢查與回訪中發現問題的限期整改,問題嚴重的取消達標資格、摘牌直至實行年終考核一票否決。三是培樹基層平安建設亮點。以深化平安市南建設為抓手,創新內容、延伸觸角,打造了一批創安亮點。探索實施未成年人“紅黃綠”預警教育模式,經驗被中央《長安》雜志刊發;完善“一街一站、一居一員、一戶一卡”法律援助網絡體系建設,打造了“半小時法律援助圈”;開展創建平安景區、平安餐飲、平安校園、平安社區等活動,培樹了一批富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綜治工作品牌。 以隊伍建設為根本,公正廉潔執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既是黨和人民的要求,也是政法機關履行使命的根本保證。市南區多措并舉,狠抓政法隊伍建設,為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一)加強政治建設,打造過硬政法隊伍。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政法干警頭腦,結合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實際,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深化“首善先鋒”黨建品牌創建、公正廉潔執法、治理庸懶、創建學習型政法機關等主題活動,全面推進政法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干警堅定理想信念,恪守職業道德,廉潔公正文明執法。創新干部管理制度,穩步推進政法各部門競爭上崗、公開選拔、輪崗交流、掛職鍛煉等工作,不斷激發隊伍活力。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在全區隆重表彰榮立全國檢察機關集體一等功的區檢察院并作出學習決定,在全區特別是政法各部門營造了千帆競進的新氣象。 (二)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辦案水平。從事關政法事業發展的高度來推進執法能力建設,把政法干警教育培訓納入全區教育培訓計劃,每年對百名政法干部進行輪訓,干警業務素質、做群眾工作能力、處置突發事件水平顯著提高。政法各部門立足執法、司法需要,依托案例教學、遠程教育等現代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能比武活動,以崗促練、以練促戰、以戰促訓,推進了執法水平的提高。積極拓展培訓渠道,通過與高等院校、知名培訓機構合作,采取委托培養、外派實習、掛職鍛煉等方式,提升培訓層次和實效。區檢察院與駐青高校聯合建立檢察官培訓基地,鼓勵干警通過全國考試攻讀在職法律碩士,研究生干警比例在全國基層檢察院中位居前列。 (三)加強管理監督,促進公正廉潔執法。著力提高政法隊伍規范化建設水平,成立隊伍建設督導組,建立完善政法隊伍建設情況分析、目標考核、督查督導及執法考評管理機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積極開展執法檢查、專項督察和跟蹤督辦等活動,重點整治以權謀私、徇情枉法、濫用職權以及對群眾“冷、硬、橫、拖、推”等問題,促進了嚴格執法,維護了司法公正。政法各部門強化辦案監督,大力推行“陽光政法”。區法院建立執行工作短信服務平臺,實現了與執行案件當事人的即時溝通和執行工作的規范透明;區檢察院創建檢察信息化監督系統,對案件實行全過程網絡化監督管理,促進了辦案質量、效率“雙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