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蕩漾著碧藍海水的青島南翼,有一個百年小漁村:董家口。僅僅500多天的時間,這個當年平靜的小漁村,就已經被勾畫出國內第一深水大港的雛形——董家口港。截至目前,董家口港區入駐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多億元,今年底,40萬噸超大型礦石碼頭和3.5+5萬噸通用碼頭將簡易投產,港區將提前2-3年實現開港。 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柱 青島是一個海灣型濱海城市,建制一百多年來一直將膠州灣作為賴以發展的 “母親灣”,目前灣內開發利用與產業集聚已達到飽和狀態,面臨著發展空間拓展難題。特別是原油、成品油碼頭,鐵礦石、煤炭碼頭,集裝箱碼頭等混雜分布在灣內,影響了青島港口向更高層次發展。 基于此,青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開發建設青島港口 “一灣兩翼”的南翼——董家口港區的重大決策。2009年3月,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政府聯合批復《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總體規劃》:港區規劃總面積約70平方公里,臨港產業區55平方公里,碼頭岸線約35.7公里,規劃設計泊位數112個,年吞吐量3.7億噸。作為青島港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董家口港被正式納入了國家港口發展戰略布局,突破了青島市港口百年來膠州灣內發展的歷史。 董家口港區通過參與青島港口間的分工協作,將實現膠州灣內貨種的有序轉移,建成以干散貨、液體化工為主的綜合性港區,前灣港區將逐步發展成為集裝箱專業港區,形成“灣內完善、灣外發展、功能互補、協調推進”的格局。 同時,為適應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港區規劃了超大型礦石泊位和超大型油品泊位,可以滿足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船和45萬噸級油船靠泊,今年年底建成的國內首個超大型礦石泊位,可以吸引大宗貨物在此中轉。 董家口港區的開發建設意味著青島港口將形成世界第一的1.18億噸礦石通過能力、全球領先的4000萬集裝箱吞吐能力、全國第一的原油吞吐能力,承擔起國內大宗散貨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儲運中心的使命,增強對山東乃至全國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成為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柱。 打造以物流交易為主的第四代港口 進入新世紀,港口從單一的裝卸港口轉變為綜合性服務港口,從初級的貨物裝卸提升為高級的貨物交易、金融和信息服務等。董家口港區的開發建設,立足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建設以物流交易為主導的第四代新型港區。由傳統的“一裝一卸”的港口生產,向以保稅物流功能為基礎、建立大宗物資能源交易平臺的方向發展。 高起點集聚現代物流產業,形成現代國際航運貿易集聚區,建設集運輸、倉儲、加工、分撥、信息、金融為一體的綜合物流中心。以總投資97億元的中石化LNG項目為代表的天然氣輸送平臺,建成后將輸送至整個華北地區,形成海陸雙氣源保障,發展以現代潔凈能源為主導的產業鏈,提高潔凈能源消費比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全球五大獨立能源貿易公司之一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團為代表投資的原油交易平臺,擬建成東北亞最大的原油期貨交割庫,實現由傳統石油存儲向建設能源儲運中心轉變;以大型鐵礦石、煤炭為主的大宗戰略物資交易平臺,通過建設大型礦石保稅庫,實現傳統碼頭運作模式向現代運作模式轉變。通過搭建以上三個平臺實現由傳統意義上的港口運作理念向建設物流為主導的新型港區理念轉變。 目前,港區正致力于建設以礦石、煤炭及原油為主的10平方公里保稅功能區,從最低級的保稅倉庫建設著手,逐步建成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最終實現自由貿易港城的構想,構筑物流業發展的支撐體系。 建設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新港城 董家口港區建設充分借鑒世界地主港發展的成功經驗,實施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地主港模式。組建青島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對港區實施統一領導管理、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開發建設、統一招商宣傳,并建立了市場化的運作平臺,有效整合了政府管理職能,保證了各項決策的暢通高效。 港口和城市的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董家口港區除70平方公里的港區外,還規劃了55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區和30萬人口的臨港新城。 為保證國際深水大港的建設與長遠發展,在開發建設初期,圍繞建設青島南部新城區,積極構筑三位一體、互動發展格局,實施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開發建設、統一產業布局、統一行政管理,實現對岸線、臨港產業、城市土地、配套設施的集約化利用,推動港口經濟和城市發展協調前進,將董家口港區建成全國第一個真正實現港區、臨港產業區、生態居住“三位一體”,以港區為龍頭,臨港產業為支撐,港區服務業為保障,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國際新港城。 “港區建設如火如荼,入駐企業蜂擁而至”,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人王志軍如此概括當前的港區建設和招商情況。截至目前,董家口港區入駐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多億元,中石化LNG項目已經開工,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團原油碼頭項目、新加坡萬邦集團超大型礦石碼頭項目、華能集團煤炭碼頭項目以及大唐集團煤炭碼頭項目等都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今年底,青島港40萬噸超大型礦石碼頭和3.5+5萬噸通用碼頭將簡易投產,港區將提前2-3年實現開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