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鐵英每天都過著輕松愜意的生活
任鐵英和兒子任耕田一起討論業主手冊的內容
????二問:為啥選青島?
????沖著大海來青度晚年
????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到青島養老呢?記者調查發現,主要是以下三大原因:自然環境、創業環境和落葉歸根。 環境:天南海北人 沖著大海來
????海悅園小區為何成了外地人的集居地?青島九方集團副總經理劉芬道出其中緣由。“這個小區2001年建成,是膠南市建的比較早的小區之一。”劉芬說,那時,膠南市的一二期經濟適應房陸續建完,每平方米售價600至850元不等,而海悅園小區當時每平方米的售價為1100元。當地很多人覺得這個價格太高了,再加上當時小區周圍環境荒蕪,而且靠海近容易返潮,當地人不太愿意在這里買房子,銷售陷入了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到外地尋找購房者。
????“淄博有齊魯石化,福利待遇很好,但空氣質量差些,很多退下來的職工都希望找個環境好的地方養老。膠南人并不看重的海景房,在見不到海的淄博人那里卻成了香餑餑,銷售局面一下子就打開了。”劉芬說。
????歸根:祖輩闖關東 后人回故里
????“來青島也算是落葉歸根了。”祖籍山東鄆城的任鐵英說,爺爺帶著當時年僅11歲的父親北上到黑河投靠親戚討生活,過了十幾年,生活有所好轉了,爺爺總是念叨著回山東老家,全家回遷山東走到哈爾濱時聽說遼沈戰役打響了,全家就在哈爾濱住下,他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生的。“3歲時,我們跟爺爺回到山東老家,父親受不了種地的苦,又帶著我回到東北。”任鐵英說。
????求職:退休老夫妻 來青再上崗
????老龐夫妻倆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退休前,兩人都是當地一家生產紙漿的國有企業員工。1997年,企業改制,老龐下崗了,后來又回到改制后的企業上班,2000年,老伴也下崗了。“我們那邊找工作的范圍很小,我和老伴商議搬到別的地方居住。”老龐說,2002年,在朋友的推薦下,老伴帶著兒子來到城陽發展,并在華城路三小區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準備在這里養老。2007年,退休的老龐也來到城陽。
????“這里的人很熱情,我和小區里的很多居民成為朋友,平時大家經常互相串門。”老龐的妻子劉大媽說,在家靠親戚,出門靠朋友,在當地朋友的介紹下,她一個人找了三份家政工作。“一天干三家十幾個小時,每周休息一天,一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劉大媽說,老龐在一家酒店打雜,一個月的收入是1200余元,兒子給人家開車,每月收入也不少。一家人都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并不差于當地普通家庭。
????三問:如何過日子? 有人兩棲 有人常住
????在島城居住的外地人大概分兩類,兩棲型和留守型。在膠南海悅園小區居住的淄博人大多是兩棲型,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們就搬到青島住,一旦天冷了,他們就遷回淄博。“在這里住需要交取暖費,而回淄博后,他們單位不但給免費供暖,而且還要發取暖補貼,要是留在膠南,這塊補貼就沒有了,一反一正,讓絕大多數淄博老人都選擇回老家過冬。”物業一名工作人員說。
????72歲的朱衷琪是在新疆政府部門退下來的一名老公務員,他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型居民。“我是2001年正式退下來的,當時感覺新疆的氣候并不適合老年人生活,于是就尋思著到外地買房子居住。”朱衷琪說,說實在的,當年這周圍都是荒草、鹽堿地,挺荒涼的,但他感覺這里人好、安靜,又靠著大海,前景肯定不錯,就拍板買了一套房子。2003年,他和老伴搬到膠南居住,這一住就是7年。
????青島入選“最適宜養老城市”
????《財富》(中文版)近期綜合了房價、人口、城市環境、失業率和城市主體的幸福感指數等因素,在全國選出了5個城市,其中青島名列榜首。適宜退休的城市,體現在老年群體居住其中的認同感、安定感、滿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和贊譽度。一些共有的特征包括:空間舒適美麗,生活質量良好,生態環境優化,社會文明安全,社會福利及保障水平較高。青島在關鍵評價項中,幸福感指數:90.56。記者 劉海龍 王濤 趙玉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