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懷一第一時間領到了400元。記者 余榮華攝
????1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從10月起,不少地方陸續對困難群體發放補貼,以緩解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帶來的影響。
????目前補貼發放到位了嗎?群眾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了嗎?對政府還有哪些冀盼?
????為此,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長沙、南京、合肥的低收入家庭,與他們聊了聊有關補貼的那些事兒。
????——編 者
田啟材一家每月低保增加了150元。記者 侯琳良攝
????北京殘疾人田懷一“過冬更有底氣了”
????46歲的盲人按摩師田懷一,緩緩走進北京市豐臺區南苑街道辦事處。這天,他來向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道聲謝。
????近日,北京市決定第四季度為城鄉特困群眾發放一次性臨時生活補貼,標準為每人100元。田懷一是南苑街道乃至豐臺區最早領到補貼的受益者之一。
????11月25日中午,剛從新聞里聽說“物價上漲,將發放臨時生活補貼”,下午,社區里的福利委員王志紅就把400元補助送上門來。“真是雪中送炭啊!”田懷一連聲感謝。
????田懷一一家四口都是殘疾人,是三營門社區里最特殊的低保戶。發放補貼,王志紅第一戶就來到了田懷一家。
????平日上門總要噓寒問暖坐一會,這回王志紅卻顧不上多聊,又匆匆趕往了下一家。三營門社區共有96戶低保戶228人,“溫暖”要盡快送進家門。
????由于其他收入不多,物價漲一漲,田家的日子就要“緊一緊”。“前一段,一聽說什么又漲價了,心情就波動。”
????黃瓜、西紅柿最貴的時候漲到四五元錢一斤,那就不吃吧。姜、蒜也是長時間沒上餐桌了。“當時只能先保證米面油,菜就以白菜、蘿卜為主。”
????“這400元錢至少能保障我們家一個月的米面油,一下子松了一口氣。”田懷一說,令他高興的還有,菜價最近也回落了,飯桌上的菜,花樣又可以多一些了。
????“真的感到特別溫暖!”田懷一說,“不僅因為這雪中送炭的400元錢,更因為知道政府時刻想著我們。物價雖然還可能會有波動,但我這心里踏實。過冬更有底氣了!”
????截至11月30日,和田懷一一樣,22萬余名北京城鄉低保對象全部領到了臨時生活補貼,6天發放補貼資金2200萬余元。(記者王明浩 余榮華)
????長沙低保戶田啟材 “靠著政府,日子還過得下去”
????這幾天,湖南長沙市芙蓉區東岸鄉錦林社區的田啟材心情很不錯。因為丈母娘第一次從鄉下來做客了。
????讓他眉頭舒展的,還因為前段時間發現手中的低保存折卡里每個月多了150元。“我們一家三口每個人提高了50元,其中10月份還多了150元物價補貼呢。”田啟材說,妻子每個月在外面做臨時工,幫人做飯,能賺到兩三百元。除此之外,家里收入就全指望低保了。
????增加的低保和物價補貼,對這個家庭的意義不同一般。田啟材介紹,原來一般都是吃些小菜,現在錢多了點,偶爾也能買點葷菜,改善一下生活。這次岳母來了,家里特意買了些魚和肉,“還是要講點客氣,讓老人家吃得好一點。”
????2003年,田啟材開始享受國家低保待遇。他說,自己經歷了長沙市城市低保待遇標準從每個月的180元到220元、270元、320元的提高過程。除了低保收入,家里每個月還能享受免費的4噸水、8度電。“拿著低保證去換液化氣的話,每瓶只需85元,其他人則要112元。”逢年過節,家里總能收到社區“雷鋒超市”送來的米、油等慰問品。
????“靠著政府對我們好,勒緊褲帶節儉點,日子還過得下去。”田啟材說。
????田啟材現在最大的心病是房子問題。目前住在一家已經倒閉的工廠建的宿舍,每年交100多元的房租,不到20平方米,由木板隔成兩間。廚房則在門口池塘水面上,由幾塊木板架成。“這里可能面臨拆遷,我自己肯定買不起房子,只能寄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廉租房了,社區干部正在幫我申請呢。”
????聽說政府還將發放一筆物價補貼,田啟材笑著說:“對我們來說,當然高興啦!”(記者 侯琳良)
楊俊蘭的3個孩子能拿到1700元補貼。記者 朱磊攝
????合肥城中村居民楊俊蘭 “省點用,拿一部分辦年貨”
????安徽省合肥市太湖路邊的城中村,兩張床、一張桌子、一臺不怎么出畫面的電視機,這就是楊俊蘭家里的全部家當。
????自從3年前,丈夫去世后,楊俊蘭一個人挑起撫養3個子女的擔子。由于她戶口遷到社區未滿3年,不符合低保條件,3個子女的低保成了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可每月500多元的低保金,房租就要200多元,剩下的也就只能保證最低的生活,3個孩子的學費還得靠楊俊蘭每月撿破爛、打零工來填補。
????前幾個月持續上漲的物價,讓楊俊蘭壓力很大,3個孩子都是長身體的時候,但餐桌上的葷菜卻越來越少。“過去一個星期得有兩三頓葷菜,雖然都是五花肉,但總有油水,現在只能減到一頓了。”楊俊蘭無奈地說,雞蛋過去才4毛一個,現在得6毛了,最便宜的肉雞過去4塊多一斤,現在漲了2塊。孩子在外面吃盒飯,回來告訴她現在盒飯的菜沒變,價格漲了兩塊,想多要一點生活費。這些在別人看來的小事,讓楊俊蘭很煩心。
????“這個月,我們常吃的青菜終于降價了,每斤1塊錢,不過肉類好像沒有降下來,希望葷菜也能降降價。”楊俊蘭說。
????不過也不是只有煩心事,楊俊蘭告訴記者,電視上新聞說,政府要給低保戶發補貼,不久社區工作人員就來了通知,要求去社區簽字確認。黃山路社居委工作人員告訴她:政府給低保戶物價補貼一次性500元、菜價補貼3個月每月22元,12月月底一次性全部打到低保卡里,這樣算起來,她家的3個小孩能拿到1700塊。“省點用,一部分拿出來過年辦點年貨。其他的用來給孩子們交學費和生活費,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心。”楊俊蘭笑得很開心。(朱磊薛輝)
朱秀蘭收到了街道送來的100元。記者 王偉健攝
南京獨居老人朱秀蘭 “補貼哪舍得花啊”
家住江蘇南京下關區新民路的84歲的朱秀蘭,獨自住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房屋里。屋內沒有開燈,光線極暗。床邊的小飯桌上,放著兩個碗,里面是一碗大白菜和幾根蘿卜干。
“現在菜價高啊,一大早我都不敢到菜市場買菜,只能等到快中午的時候,買些被挑剩下的菜。”她指著桌子上的菜說,“今天下雨,我沒出去買菜,就吃點昨天的剩菜。”至于晚飯,她指了指灶臺上的一把掛面說,“就下碗雞蛋面吧。”
“年初開始,菜價漲得厲害,連蔬菜都快吃不起了。”她比劃著說,去年土豆8毛錢一斤,今年賣到了2.5元一斤;西紅柿去年也是8毛錢一斤,今年4、5月份甚至賣到3.5元一斤,現在雖然回落了一些,但是還要賣到1.5元一斤。“我一個人過,經常吃面疙瘩,或是西紅柿面條,一頓飯也就在3元左右。”朱秀蘭說,“有時一個禮拜也吃不上一頓肉。”
朱秀蘭的收入主要是女兒寄來的幾百元生活費。“多虧了社區經常給申請一些補助,鄰居給一些幫助,身上的衣服鞋子,大多是鄰居捐贈的。”
根據物價上漲與困難家庭臨時生活補貼聯動機制,南京市對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對象、城鄉低保邊緣困難家庭等預發了四季度臨時補貼。朱秀蘭屬于城鄉低保邊緣困難群體。
“前幾天,街道給了我100元補貼,說是改善一下我的伙食。”朱秀蘭從棉衣內的口袋里翻出那張100元,對記者說,“新年快到了,總要有點開銷,我哪舍得花啊。”(記者王偉健)
微博之言 選自人民日報社會版微博
雷滴森占特們:
發放補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只要這些補貼能及時地發放到真正困難的百姓手中,不管多少,都是對他們的最大安慰和鼓勵。但愿能盡快落實兌現。
初寶瑞:
一是民政部門一定要嚴格界定低保困難群眾的標準和范圍,防止其他靠找關系走后門“人情低保戶”的出現,最大限度地把補貼發放到群眾手中;二是可以把享受低保的困難群眾劃分不同等級:極度困難、一般困難和輕度困難,按比例給予幫助和發放補助。
我是立秋:
對困難群眾,除了物價發放補貼,是不是還可以減免日常生活所需的水電煤氣費用……
蝦醬君:
一時的補貼不能解決以后的問題,(國家應)早點建立月CPI浮動和補貼掛鉤的機制才是根本。此外,補貼的形式與其直接發錢,還不如錢加生活必需品的兌換券。
孫卿:
短期來看,只能發放補貼和控制必需品的物價;長遠來看要努力培訓基層人員,創造更公平合理的就業機會和提高底層工資收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