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站:四方區醫院 掛號費便宜,藥要80多塊錢 從海慈醫院出來以后,記者又立即打車前往四方區醫院。由于兩家醫院相隔很近,記者看了看出租車上的里程表,一共才 0.8公里,所以不到兩點五十分記者就來到了四方區醫院。 進到醫院以后,里面并沒有多少患者。記者到掛號處詢問說,“感冒看病,掛個專家號多少錢?”“4塊。”掛號處的工作人員一邊說著一邊扔給記者一份病歷,把名字填上。 填好名字,拿到病歷和掛號單,記者來到內科診室內。很大的辦公室,里面有四五位醫生,卻只有一位患者。一位醫生買的小橘子,正在給大家分享。看記者拿著病歷進來,一位姓張的女醫生很熱情地招呼記者坐下,詳細詢問記者感冒是什么癥狀?和前面一樣,記者又把癥狀復述了一遍。什么時候感冒的,拉稀還是拉水,退燒了嗎?……張醫生詳細地問了問情況,然后用聽診器聽了聽肺部喘息的聲音,看了看扁桃體。“沒有得過其他病,對藥物有過敏的嗎?”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張醫生給記者開了兩種藥,一種是頭孢拉定、還有一種口服液。記者去藥房劃價,劃價的工作人員粗略地算了一下,說85塊多。記者算了一下,從來到醫院看病,到拿到藥品,前后花了不到20分鐘。 ◎第五站:巢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就醫居民稀少,醫生比病人多 下午3點多鐘,記者趕到了市南區巢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個大廳空蕩蕩的,沒看到一位前來就診的居民。記者沿著走廊轉悠了一圈,卻沒有看到掛號和收費的地方。以為不用掛號就可以就診,記者直接到了內科科室,鄒醫生讓記者先去買份病歷。花1元錢買了一份病例,記者再次來到鄒醫生的辦公室。 醫生簡單詢問了一下記者的癥狀,并跟前面幾家醫院一樣查了一下扁桃體和肺部的情況。這樣的常規檢查結束之后,在得知記者發過燒、頭暈,還伴隨著拉肚子等病狀時,醫生開了一張單子,說“去做個血檢吧,看看結果我再開藥給你。” “單位剛體檢了,應該沒有大問題。血常規檢查就不用做了吧。”鄒醫生說,保險起見,最好還是做做。不過,看記者不愿意,也沒強求,就說那可以先給記者開點藥,吃吃看看效果。于是,鄒醫生就在藥單上開了幾種藥,讓記者去拿藥了。經過劃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藥品的價格為52.1元。 從記者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拿藥方離開,一共也就十幾分鐘左右。在此期間,記者只碰到了一位前來就診的病人。在大廳的墻上,記者看到一張專家坐診的排班表,從周一到周五,每天的下午都有一位專家坐診。但是,前來就診的社區居民寥寥無幾,讓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顯得異常的空曠。 體驗總結 “看小病不用出社區”目前還是問號 從上午9點出門,記者前往體驗的第一站青醫附院。為了節約時間,到接下來四個體驗點的時候,記者都是打車前往。可體驗完五個點,記者回到報社時也已經接近下午四點。奔波體驗了一天,本來就感冒不舒服的身體更是有些疲憊。不過,這一天的體驗下來,讓記者還是深有感觸。 排隊等候,冰火兩重天 記者從上午十點鐘跨入醫院開始,在這場感冒就診探訪中,最令記者頭痛的就是排隊等待,并且越是大型醫院,隊伍就越長。而與幾家醫療巨無霸的門庭若市相比,那些較小的區級醫院以及社區門診卻顯得有些冷清,自然也不存在排長隊等候的情況。 記者粗略統計了在幾家醫院就診所花費的時間,其中青醫附院排隊加休診等候,共花費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與記者有著同樣經歷的就診市民不在少數。與青醫附院相似的還有海慈醫院,不管是掛號還是取藥交費,記者需要面對的依然是排隊等候,在海慈醫院所花費的排隊等候時間長達二十多分鐘。而在市立醫院,由于記者看病的時間在中午吃飯的時間,就診期間并沒有出現排隊等候的情況,然而診斷后的排隊交費取藥花費了十六分鐘。下午兩點鐘,記者選擇了規模較小的四方區醫院,當來到一樓大廳時,包括掛號處在內一切都顯得冷冷清清,工作人員也無聊地坐在柜臺里。掛號不需等候、候診和交費也不需等候……與此相似的還有巢湖路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治感冒,藥費竟差近一倍 在五家醫院門診就診時,除了排隊等候各家醫院冷熱不均外,所花的醫療費用也有較大差別。就診前先掛號,五家醫院的掛號費用可謂五花八門,從青醫附院掛號加病歷的10.5元、市立醫院的7.5元開始,掛號費逐漸降低,直至巢湖路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僅收一元病歷工本費。 另外,治愈感冒所開具的藥品和費用也大有不同,有的醫生僅開出了消炎的藥品,有的醫生則要求記者消炎和治療感冒的藥物同時服用,不過,每位醫生在最后都會叮囑記者:“最近幾天要吃清淡的食物,要注意休息。”記者綜合五家醫院的藥品花費發現,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花費最少,而醫生的診斷態度絲毫卻不怠慢,與此相比,有的醫院僅開具的藥品費用就比社區服務中心高近一倍。 看小病過程效果都差不多 27日下午3點多,記者來到八大湖巢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時候,里面空蕩蕩的,沒有一個患者。藥房的兩位工作人員在閑聊著,而科室里的醫生沒有病人可看,有的拿份報紙翻看著。就診的時候,記者注意到,鄒醫生只接診了3位病人。 體驗的過程中,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區級醫院,再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像感冒等常見的疾病,醫生在問診時詢問的問題,檢查的項目基本都是一樣的。而為了保險起見,有的醫生會讓記者多做血常規檢查等項目。 近些年各級政府陸續加大對基層社區衛生中心的建設,不過市民身體出現疾病甚至一些小病時還是更信賴大醫院,而社區衛生中心真正發揮起讓居民“看小病不用出社區”的功能還需要些許日子。(記者 紀國亮 尚青龍 實習生 張曉菲 李雋輝 實習生 原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