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史鐵生今日凌晨突發腦溢血逝世 據中國作家協會和其生前好友何東透露,著名作家史鐵生于12月30號下午16點,因突發腦溢血,之后經搶救無效,在12月31號3點46分離開人世。依史鐵生生前自己多次重申的意愿,將不舉行遺體告別。史鐵生的夫人告親友及讀者:在之后的適當時間,將以適當的形式對他的離開表達追思。 史鐵生生平簡介: 史鐵生,1951年生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征手法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那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死神與少女》屬于一種新的電影類型——詩電影,這為電影類型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這兩部影片都由林洪洞執導,《多夢時節》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于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經歷,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并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于“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于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于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來源:萬家熱線綜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
上一篇:超女黃英身價大漲變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