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半島網聞 > 正文

民間茂腔劇團:農閑時就開唱 一年演出近百場

1
青島新聞網 2011-01-17 08:15:46 青島日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進了臘月門,膠州市張應鎮大孟慈村的青島順民茂腔劇團開始忙碌起來。 66歲的劇團團長韓廷順說,從臘月門到正月底,是他和演員們最忙碌也是最樂呵的時候。“已經約好了,正月初三就開始演出,一正月都閑不著。”為了這個重要演出季,韓廷順在加緊準備——扯破的戲服需要再買,敲碎的鑼鼓也要更新,他計劃去青島采購一番。

  近日,記者跟劇團的幾位藝人圍坐在韓廷順家的土炕前,聽他們講述一個土生土長的莊戶劇團幾十年的榮耀與艱辛。

  樂呵:茂腔一唱50年

  提起張應鎮大孟慈村的茂腔劇團,膠南、平度、高密等周邊地區很多人都知道。在大孟慈村,上了年紀的村民都能哼上幾句。“大孟慈村就是茂腔的發源地。”韓廷順及很多村民堅定地認為。

  據韓廷順講,大孟慈村的茂腔劇團始建于民國初年,創始人叫周敦堂。周家境殷實,好行善,常常周濟村中饑民和過往困苦百姓,又因他排行老八,人稱“八爺”。劇團創立后,演出的劇目主要有《西京》、《東京》、《羅衫記》、《西廂記》等“四大京”、“八大記”。另外,還有《獅子樓》、《打水》、《越墻》、《五女會》以及反映農村解放和生產活動的節目,共計30多個劇目。到了五六十年代,演員發展到百人,后在文革中被解散。上世紀80年代后重建并恢復演出,正式更名為“青島順民茂腔劇團”。

  韓廷順17歲跟師傅學唱茂腔,至今已近50年,帶領順民茂腔劇團也已20多年,目前他還披掛上場,唱花臉或拉京胡。記者在他家看到,十幾個漆成綠色的大箱子摞在中廳,里面全是演出用的服裝道具。而搭建演出舞臺的木板、架子等則占滿了院中的工具棚。“他不吸煙、不喝酒,就是喜歡唱戲。我和孩子們都支持他。”妻子周瑞美說。不僅是支持,她還積極做起“劇務”——負責保管團里的服裝、道具。

  目前,順民劇團有演員30多人,除了本村的幾個老藝人之外,膠南、諸城、高密等地都有。沒有演出的時候,大家各忙各的,一有演出,就放下鋤頭,聚到一起。“早些年騎著自行車挨個叫,這幾年都有了電話,方便多了。”韓廷順說。

  65歲的劇團成員周茂來也是大孟慈村人,唱的是“大生”,一唱就是40多年;48歲的韓廷方是劇團里的電工,劇團走到哪里,他就要提前接好電,布好線,確保音響效果。“俺們幾個忙時務農閑時唱戲,圖的就是個樂呵。”

  歡喜 個人請劇團興起

  “每年演出百八十場。”談起這幾年茂腔在群眾中受歡迎的程度,韓廷順的聲音立馬高了八度。他告訴記者,現在生活好了,逢年過節、農村“起集”、村莊搬遷、老人過生日等高興事兒,大家都喜歡請劇團去唱幾場。周邊平度、高密、膠南、五蓮等縣市,都有順民劇團的足跡。

  “去年9月,黃島一個村莊整體搬遷,把劇團請過去唱了3天;10月,膠州鋪集鎮松園‘起集’,唱了5天……”說起去年幾場大的演出,老韓掰著指頭如數家珍。

  他告訴記者,前幾年大多是公家拿錢請劇團唱戲,現在個人出錢請的越來越多,占到了演出場次的四分之一還多。最讓老韓津津樂道的是去年7月的一次演出,那是平度一位老人過80大壽,當天大雨傾盆。看到老壽星就是喜歡聽,劇團當街扎起戲臺,罩上塑料薄膜,“外邊下雨,里邊照唱,村民照聽,熱鬧不誤。”

  茂腔用的是方言,外地觀眾能聽得懂嗎?“能!”韓廷順說,膠州周邊幾個區市口音接近,“聽進去都能聽懂。”即墨有個養牛大戶賺了錢,把老韓的劇團請過去。開始聽不大懂,后來聽入了迷,不讓劇團走了,一連唱了好幾天。

  隱憂 缺經費少后人

  站在臺上,慢慢地踱著方步,看著臺下興高采烈的觀眾,韓廷順和演員們會長時間沉浸在茂腔帶來的樂趣當中。可一旦沉寂下來,一股憂慮就會涌上老韓的心頭,“現在制約劇團發展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經費不足,二是后繼乏人。”

  韓廷順說,按照近幾年的行情,一場演出通常收費2000元,一天演兩場就是4000元。團里30多個演員,每人每天100元演出費,再加上租車、食宿,所得的報酬僅夠開銷。戲服、鑼鼓家什更新的花銷常常是捉襟見肘,老韓少不了從自家里掏錢補貼劇團,可家里種著十幾畝地,年收入兩三萬元,并不富裕。幾個孩子孝順老兩口的錢,有不少都被他拿來用在了劇團上。粗略算來,這20多年,老韓貼上的錢足有十幾萬。

  采訪臨近結束,記者提出看看他們的演出服裝。搬開摞在上面的幾個綠漆大木箱,老韓從最下面的一個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套精美龍鳳刺繡的戲服。“這是去年春天買的一套蟒袍,到現在還沒舍得穿。”他說,現在戲服貴的5000多元一套,便宜的也千元左右。因為經費緊張,劇團里有的戲服已穿了20多年還沒舍得換,只能縫縫補補湊合著用。“剛從城里買了一面鑼,以前幾十塊,現在266元。”老韓說,幾年前,劇團被膠州市認定為正式的 “莊戶劇團”,給了點補貼,但杯水車薪,不解決問題。

  更讓老韓發愁的是,“現在年輕人沒人愿意學茂腔,自己的孩子也不喜歡。”說起這個話題,老韓的聲音明顯低沉下來。他告訴記者,劇團年紀最大的演員70歲了,最年輕的也有36歲,“等我們這輩人唱不動了,這個劇團就只能解散嘍。”

  欣慰政府出手扶持

  記者在采訪中得到一個對韓廷順來說應該是利好的消息:莊戶劇團目前的生存狀況,引起了膠州市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們正從財力、人力等各方面予以扶持。

  膠州市文廣新局工會主席孫先金介紹說,市里現有演出模式和隊伍陣容較穩定的莊戶劇團12個,總人數400多,演出劇目以茂腔、京劇、秧歌等傳統經典劇目為主,同時也包含了一些反映新時代、新生活、新農村的作品。作為豐富農村文化活動的生力軍,莊戶劇團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膠東鎮南莊二村秧歌劇團、北關小鋪茂腔劇團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莊戶劇團;膠東鎮京劇團、膠東鎮柳腔劇團被評為青島市優秀莊戶劇團,這些劇團在農村文藝會演中,多次榮獲優秀表演獎等獎項。

  孫先金告訴記者,茂腔在2006年與膠州大秧歌一起,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膠州市在繼承、保護、傳承茂腔藝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始,市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為解決莊戶劇團演出曲目不足,有關部門編撰出版了匯集30個傳統經典劇目的《茂腔傳統演出劇目集錦》。針對茂腔藝術后繼乏人的問題,旨在培養接班人的膠州市第三期茂腔、秧歌班去年10月份正式開課,45名喜愛茂腔秧歌藝術的年輕人正在接受正規訓練。

  此外,有關部門還在探討通過市場化手段扶持莊戶劇團生存發展,比如,南方一些地方政府出資“購買”莊戶劇團演出的做法,已給膠州市相關部門帶來了啟示(王麗艷 劉振華)


相關閱讀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上一篇:劣質美瞳充斥青島市場 棉棒一擦就掉顏色(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深州市| 建德市| 辉县市| 义马市| 康乐县| 梁山县| 云安县| 嘉义县| 扶余县| 灵山县| 贵定县| 武强县| 台东市| 敖汉旗| 曲沃县| 嫩江县| 广德县| 亳州市| 进贤县| 晋江市| 遂昌县| 福鼎市| 方城县| 方正县| 保德县| 永平县| 绵阳市| 岑溪市| 巨野县| 兖州市| 新泰市| 襄垣县| 阿克陶县| 平泉县| 沧源| 元阳县| 垫江县| 菏泽市| 石家庄市|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