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在商場附近的馬路上,隨處可見被丟棄的廣告磁卡(王笑 攝) 手機充值卡也是一大污染源。有網友把廢卡做成工具盒加以利用(資料片) ??? 核心提示 購物卡、會員卡、醫療卡、充值卡、手機卡……各種各樣的卡開始進入市民錢包。除了帶磁儲值卡外,現在不少商家也開始將往日的紙質傳單變為塑料卡片分發出去,這些卡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其引發的環境問題亦不容忽視。16日,記者采訪中獲悉,國家還未對廢棄卡的處理制定相關法規政策,廢卡回收仍存“盲點”。 市民 一年攢卡93張66張失效 “一年攢下的各種卡起碼要有近百張。”16日,在市南區一韓國企業工作的市民邱小姐向記者展示了她自去年2月份以來的“存卡量”,除了銀行卡及公交卡外,各式購物卡、會員卡、甚至印有廣告的傳單卡等共計93張,其中失去效用的則達66張。邱小姐稱,現在持卡消費已經非常普遍,然而,這些卡在用過之后的處理問題卻令人頭疼。“不扔沒用,扔了又污染環境。”邱小姐這樣告訴記者。記者隨機采訪了38位島城市民,所有人均表示手中持有多張廢棄卡,其中26位市民認為,對于這些廢棄卡,應該設立專門的回收箱進行回收再利用。家住貴州路附近的市民宋女士建議,像購物卡等這類用卡應該由發行商家負責回收,消毒后可反復使用,至于廣告卡等無磁卡則可設立回收箱來收集。 商家 管發不管收有點不負責 記者隨后采訪了青島金強人、德誠等多家制卡公司了解到,僅一家普通制卡公司一年制卡量至少要幾百萬張。據德誠制卡公司經理李先生稱,其公司年均制卡700萬張左右,多時則達上千萬張。另外,金強人制卡公司負責人張先生也同樣表示,近年來隨著卡量需求的增加,一年制卡600萬至700萬已不足為奇,其中以商場購物卡、醫院醫療卡為主,80%以上為帶磁條卡。以700萬平均制卡量來計算,一張普通卡的標準長度為8.5厘米,若將這700萬張卡排列起來,其總長度則達近60公里,能夠繞行海灣大橋一個來回。然而,這些制卡公司在采訪中均表示,雖然一年制卡量如此之大,但并未對印制出去的卡片進行回收。同樣,不少商場、超市等地的工作人員稱,作為“發卡大戶”,他們的購物卡都是“有去無回”。利群商廈企劃部負責人張先生表示,利群現有會員近23萬,這些會員卡一旦進入顧客手中,便任其支配了,商場方并不負責回收。 相關部門 廢卡回收利用暫無法律法規 據悉,現市面上流通的各類用卡大都使用pvc材質,其主要成分為不可降解的硬塑料。青島市環保局工作人員江豐登介紹稱,由于卡沒有像舊電池、重金屬等一樣進行分類處理,所以其對環境的危害非常 大。對于這類硬塑料,如用掩埋方式處理則很難降解,若進行焚燒則會產生氯化物等有毒氣體,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而像IC卡上的金屬部分用材基本上是重金屬和合金材料,這些物質對環境的危害甚至大于電池。 “但現在國家還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回收廢卡。”為此,江先生呼吁,隨著用卡量的不斷增加,國家應盡快出臺相應回收政策。另外,市發改委節能辦的李主任建議,可以在商場、街頭等公共場合設立專門的廢卡回收箱,統一收集進行處理,而發卡商家也可對使用完的購物卡加以回收,重復利用。(姜萌 王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