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從“半島”變成了“環灣”
????“一橋一隧”建成給整個青島的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呢?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同昌說,首先就是距離的縮短,“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其實政府之所以投入巨資建設‘一橋一隧’,還有深層的意義,它們改變了整個青島的格局。”劉同昌說,以前青島只是個“半島”城市,而“一橋一隧”修建好以后,青島成了一個“環灣”的城市。
????劉同昌說,“一橋一隧”不僅縮短了區市之間的距離,而且讓區市之間的發展更加密切,無論是從商業、工業還是旅游等方面,區市之間都能加強合作。“以前青島的發展雖然很快,但太過于局限,僅僅是市內四區都有很大的差別,發展潛力被局限住了。而交通格局的改變給大青島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也一下激發了青島發展的潛力。”
????“一個真正意義上‘擁灣發展’的城市,對于提升整個青島的地位,躋身國內一線城市,增加國際影響力都具有很大的變化。”劉同昌說,現在政府提出藍色經濟戰略,青島將會成為重要的增長極,“一橋一隧”的建設將發揮基礎性作用。
????人物 徐立峻 普通市民
????期待從海底隧道步行回青島
????26歲的徐立峻,因為工作原因,他搬到了黃島居住,目前已在那里生活了4個月。但是,他還是對四方區的一景一物非常懷念。“我有時候會回到市區,因為那里有我的朋友,而且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地方。但每次坐船往返,我也確實體會到了不便。”徐立峻說,去年12月24日晚上,也就是圣誕前夜,他要從青島回到黃島,遺憾的是,他沒能趕上最后一班渡輪,“當時非常焦急、失落”,徐立峻這樣形容他的感受。
????但是,海底隧道今年就要通車的消息,讓徐立峻充滿了期待。“我每次回青島市區,都要乘公交、坐輪船,但海底隧道通車后,交通變得更便利。”徐立峻說,他是一個愛好走路的人,如果隧道通車后,他不會乘車過隧道,“我想用自己的雙腳,踏著隧道的路面,親自感受一下隧道的神奇。”徐立峻說,自己非常期待從海底隧道步行回青島市區的那一天。
????人物 薛志偉 支部書記
????橋隧貫通將帶動社區居民就業
????“橋隧貫通后,將對我們社區的建設、發展帶來很大推動。”黃島荒里社區黨支部書記薛志偉這樣概括橋隧將要帶來的利好。“我們社區現有生產型企業近30家,橋隧建成后,將極大促進他們的發展。這個促進將體現在貨物運輸 、客戶群、企業知名度等各個方面。”薛志偉說,“企業要發展,交通是個首要問題,伴隨著‘一橋一隧’構建的便利交通,企業對外經濟聯系將會得到更好的促進,解決物流進出難、受制約等問題 ,異地間人才 、信息等因素的交流也將為企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薛志偉說,橋隧貫通不僅僅是讓生產型企業受益,社區里的第三產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我們有很多商業網點,海底隧道通車后,社區的地理位置優越性便體現出來。”薛志偉告訴記者,社區已經在建高層住宅,今年3月份就將開盤,海底隧道的貫通,房價也跟著上漲,“商業網點的出租價格也低不了。”薛志偉說,隨著網點的出租、企業的發展,對社區居民的就業更加有利。
????人物 高青 政府官員
????大橋將助力高新區后發優勢
????“膠州灣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開通對高新區是重大的好消息。”這是高新區組織宣傳部工作人員高青對一橋一隧的最直接感受。
????作為一名工作人員,高青看到了這3年高新區的大變化:目前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核心區域內已經道路暢通、綠樹成蔭,還有地下市政綜合管溝完成近50公里。現在包括電子信息、生物與醫藥、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的近200個投資項目、近400億元的投資已經落戶在我們高新區。
????一橋一隧對高新區起著重大作用,高青說:“跨海大橋將大大拉近高新區與主市區的通行距離,將來預計園區與主市區和環膠州灣核心圈層各區域的通行時間降至半小時以內,與環膠州灣其他各區市的通行時間將在1小時以內,與前灣港、青島大港的距離也將大大縮減,方便人們往來高新區。”
????“不僅在交通上方便了我們溝通,也利于高新區的人才、信息、資金等各類要素的互通流動和集聚,促進高新區招商選資和高端產業集聚。同時也更加有利于高新區與環灣各區域的聯動和配合,對高新區發揮后發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將是有力的推動。”他說。
????借鑒 運輸成本節約成本22億
????青島海灣大橋的貫通,讓其成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而在此之前,該名號被杭州灣跨海大橋所擁有。2003年11月,杭州灣跨海大橋開建,2008年5月1日試通車,10月11日通行貨車。經過兩年多時間的運行,杭州灣跨海大橋給長三角地區帶來了很大改變。
????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把長三角城市緊密聯結起來,上海、寧波、杭州等城市拉近了距離。如原來從寧波到上海的陸路交通,主要通過滬杭甬高速公路完成,需耗時3.5個小時;而大橋開通后,從寧波到上海陸路只需2.5小時。正因為此,往返于它們之間的車輛大增。
????據大橋管理局的統計,截至2009年4月底,自然車流量已通行各類車輛860萬輛次,平均每小時過往車輛近1000輛。而到2010年9月底,杭州灣跨海大橋日均通過客貨車已突破3萬輛。據統計,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兩年以來,過路車總量已突破2300多萬輛,因距離縮短而節約的燃料約16萬噸,運輸成本節省了22億元。而根據國家相關標準測算,在這一通道20年營運期間內,可節省燃油500萬噸,累計可降低運輸成本、節省旅客在途時間和減少交通事故等三項社會效益折算金額達443.7億元。
????杭州灣大橋開通帶來的交通便利,也讓長三角地區的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變得更加通暢,周邊的許多縣市迅速崛起,帶來的工業發展日益旺盛。以寧波杭州灣新區為例,該新區位于大橋南岸,原本是一片灘涂,大橋建成后,這里新建了一座國家級高新區。如今這里平均每10天就有一個項目開工或投產。目前,已有270多家企業入駐,5萬多名員工在這里就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達1億多人民幣。(圖/記者 李雋輝 文/記者 李偉偉 宮巖 尚青龍 昌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