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做地產,只能賣食物 麥當勞的新形象,顯然更配得上咖啡經營,這可以盡量延長顧客在這里的消費時間。當然,一切都是為了增加下午茶時段的收入,依然圍繞提高單店利潤的根本在做。過去,麥當勞在中國總共投入70多億元人民幣,但僅僅今年就增加了35%的投資金額,而2011年他們還想多增加40%。 大部分錢都會用于新開餐廳和形象升級,這已是麥當勞未來在中國經營的重點。因為麥當勞還只能在中國賣食物,但是在海外,它卻是不折不扣的地產大亨,連它的創始人雷·克洛克都曾說過:“其實我不做漢堡包業務,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產?!?/font> 在美國,麥當勞以20年的合約租得土地及店面以后,再把店面轉租給加盟者,從中賺取差額。如此,只要保證加盟者長期與之合作,麥當勞至少可以在房地產上賺到40%的利潤。而更有利可圖的是,物價逐年上漲,麥當勞收取的租金也水漲船高。 但這一套“看家”本領放到中國卻行不通,因為中國商業地產還處于持續上漲中,地價總是不斷地往上漲,以一個固定價格簽長時間的合同顯然很不合算,所以麥當勞也不愿意自己買地,然后以一個固定不變的價格租給對方長達十年以上。 而放棄了地產模式的同時,麥當勞全球快速擴張的利器—特許經營,也基本毫無用武之地,目前其加盟店僅為6家,絕大部分為其直營。在直營店的經營上,根據財報顯示,麥當勞的利潤竟可以達到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百勝5倍以上,“這就是為什么寧愿在中國自己干的原因?!笨觳托袠I專家閆強說,這樣對麥當勞更有利。 相反,肯德基多少堅持了特許經營的擴張方式,整個中國,他們有約200多家加盟店。這使得百勝能收獲200萬至800萬元的加盟費和3個月培訓費,以及在持續經營期間,還能獲得對方營業收入6%左右的特許經營權使用費和5%左右的廣告分攤費用。 事實上,在中國的擴張,肯德基一直優于麥當勞,到今年6月,其在華門店數已突破3000家,覆蓋了大多數二三線城市,而麥當勞卻剛剛超過1100家,只相當于后者的三分之一。 除了特許經營,肯德基更愿意為中國人的口味而改變,百勝在中國設立了獨立的產品研發中心。早前,肯德基不僅在中國大陸推出油條、皮蛋瘦肉粥等產品,去年更是推出翹首麻婆雞肉飯和培根蘑菇雞肉飯兩款米飯產品。 作為對比,固執“牛肉”風味的麥當勞,一直在食物產品上堅持著自己的全球化標準,盡管中國市場的營業額或者覆蓋面,他們一直落后于世界排名第七的肯德基, “巨無霸” 顯然并不甘于落后于后者,從2008年開始猛然加大中國投資力度。2010年,麥當勞在中國新開了165家店,刷新了歷年來開店的紀錄。 “麥當勞也想扭轉在中國的不利局面,但他們想探索的是另一條道路。”閆強說無論改造餐廳、培訓服務生,還是咖啡區變得越來越像星巴克,麥當勞所做的一切,關鍵詞都是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