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現實和數字哪個方面來看,青島開發區的經濟總量和工業總產值均居全市榜首。在過去的一年,開發區的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并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引擎。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態勢正呈快速拉高的趨勢。
????據初步統計,2010年,開發區預計GDP突破1000億元,以占全市不足3%的國土面積,向全市貢獻了近1/5的GDP;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增長24%以上,占全市的近1/3。
????位于青島開發區的青島港前灣新港已成為世界級港口
????生機昂然的開發區濱海一線
????邁入“千億俱樂部”
????2010年,開發區的綜合經濟實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了一個偉大的跨越,GDP預計首次突破 1000億元,成為青島市首個邁入“千億俱樂部”的區市。
????GDP突破1000億元是個什么概念呢?如果把山東省17個地市的GDP排個座次,以2009年度計算,開發區排名在第15位上,超過日照市。如果把時光再向前推移,開發區2010年的GDP與青島1999年的GDP992億元相當。從某種程度上講,開發區的經濟總量可以與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比肩。
????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發展規劃處處長許峰介紹說,“十一五”期間,開發區GDP年均增長21%,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即使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開發區強勁的增勢也沒有減緩。
????據了解,開發區基本形成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雙輪驅動”,“六大產業集群”已成規模,對GDP貢獻度很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2010年增加值增長20%,三產投資占投資總額的70%以上。經濟“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固定資產投資366億元,增長 20%;出口額 75.5億美元,增長6.8%。值得一提的是,黃島口岸年進出口貨值突破千億美元,總量占青島關區外貿業務量的九成以上;實際到賬外資5.63億美元,外貿出口75.5億美元,基本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長江路、薛家島兩個街道辦事處利用外資均超過一億美元,在山東省也屬少見。
????許峰介紹說,開發區已經成為青島的經濟重心和開放重鎮,未來5年,開發區的GDP將再翻一番,2015年達到2000億元,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產業集群高端發力
????臨近2011年關,開發區收到一則喜訊: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了青島市《關于在青島經濟開發區設立山東省通用直升機航空產業園的請示》,將在青島開發區建立山東通用航空產業園。該園區將利用低空空域資源,發展以直升機為重點的通用航空產業。這被業界稱為青島飛機制造業“起飛”的標志。
????2010年,開發區工業經濟“振翅高飛”,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經濟運行處處長張濤介紹說,“今天的這份成績,驗證了幾年前工委、管委提出的六大產業集群布局的科學構想。 ”近幾年來,開發區深入實施“高精尖”戰略,圍繞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等六大產業集群,抓住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了一批投資大、帶動好的大項目,并推動產業集群向高端發展。目前,“六大產業集群”全面進入產出期,產業集群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8%。
????梳理2010年開發區工業經濟的亮點,我們欣喜地看到“六大產業集群”的榜樣與力量。被譽為中國石化的“扛鼎之作”——青島大煉油,年產量1050萬噸,其設計能力為1000萬噸/年,滿負荷運轉,產值達500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00億元;由于汽車下鄉等政策的實施,區內汽車及其配套企業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年產量突破40萬輛,產值達145億元,通用五菱青島公司整車產能二期擴建項目去年已經啟動,年生產能力將由目前的30萬輛提升至51萬輛,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微型商務車生產基地;海信液晶模組四期投產,生產線達9條、年產能700萬片,家電電子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的30%左右;海油工程青島場地承包建造的山東省最大的海洋石油鉆井船在青島開發區下水,船舶海工產業快速增長,產值突破100億元,翻了一番;港口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分別達到1200萬標箱、3.5億噸,創歷史新高。
????張濤介紹說,石化和汽車兩大產業集群已經成為拉動開發區乃至青島工業經濟的引擎,造修船和海洋工程兩大產業集群“厚積薄發”,將成為開發區工業的“希望之星”,預計年增長30%,“十二五”末將達到500億元。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強說,海西灣是一塊“風水寶地”,目前六廠四所都聚集在這里,它將成為未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
????海西灣海工造船基地的誕生是國家船舶戰略規劃和中船重工集團發展戰略的統一要求,也是國家環渤海海工造船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的目標和環渤海戰略部署,在海西灣建造新型造船基地,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總投資230億元,年造船480萬標準噸。
????下一個“引擎”會是誰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開發區將如何保持持續的快速增長勢頭呢?如今,工業已經進入“盛產期”,誰將是下一個經濟“引擎”呢?
????其實,近年來,開發區的決策者們早已開始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一場“經濟轉型”大幕在全國“轉方式、調結構”的熱潮之前就已悄悄地拉開了。
????開發區提出“雙輪驅動”的思路,把服務業提高到與工業同等的高度,并將定向招商“瞄準”旅游和文化產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稅收貢獻大、產業帶動強的服務業大項目,推動全區經濟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
????開發區服務業發展局局長趙英民介紹說,開發區對現代服務業的招商方向進行了明確“定向”:在高端服務業方面,重點以金融、文化創意、科技與信息等為主;在支柱服務業方面,重點以旅游、物流、商貿、房地產等為主;在新興服務業方面,重點以中介、服務外包、總部經濟等為主。
????隨著海上嘉年華和唐島灣游艇會等一批旅游大項目相繼開工,以及鳳凰島影視文化產業園和鳳凰島影視動漫創意城等一批影視文化產業大項目相繼落戶,開發區打造“旅游勝地”、“影視之城”的輪廓慢慢凸顯出來。
????許峰認為,旅游業很有可能成為開發區經濟的“新引擎”。 2010年,開發區的人均GDP達2.5萬美元,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超過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相當于發達國家的水平。達到這樣一個高度意味著,開發區已經進入了“后工業時代”,即由工業為主導向服務業發展轉型。那么,開發區發展現代服務業明顯的優勢在哪里呢?開發區的山、海、島、灘、灣等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國內外聞名,而且,近年來,在50多公里的鳳凰島黃金海岸線上,落戶19個旅游大項目,總投資額約170億元,這些項目涉及高檔酒店、豪華游艇、高檔會所、創意傳媒等,其中,在建的五星級酒店超過十家,規模和數量堪比東海岸,這些大項目在兩三年內將進入“盛產期”。此外,“橋隧時代”的到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涌入西海岸,為旅游業的大發展平添了“天時”和“地利”。
????據悉,2010年,開發區旅游業占GDP2%,“十二五”末將達到8%以上,成為支柱產業。 “十二五”末,開發區服務業將占經濟比重45%,“十三五”開發區將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格局。(本報記者 安源通訊員 宋雪 臧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