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雖然現在家政也是一個正當職業,但由于它不穩定,也沒有醫療養老保險等保障制度的庇護,從業人員缺乏職業歸屬感,造成了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給雇主也帶來不少隱憂。”在昨天開幕的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劉麗萍和管艾宏一起提出建議,希望為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建立基本保障,解決家政服務員的后顧之憂。
家政服務員保障無人管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家政服務市場的前景更加廣闊,這是一個朝陽產業,其規模化、規范化應該盡早提上議事日程。”劉麗萍表示,現在“月嫂”、鐘點工等家政服務員還不同于其他服務行業的勞動人員,國家沒有出臺他們社會保險繳納的具體法規政策,“家政服務員自己也沒有把這當成是一項正式職業,而是一個‘過渡性的營生’,出現問題后也很難解決”。
管艾宏說,現在從事家政服務這個行業,沒有人給投“五項勞動保險”,也不享受社會保障,家政服務員一般是自己解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作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據我們的調查,一般家政服務員生活處于社會底層,個人收入低,家庭人均收入普遍不高。”管艾宏表示,由于缺乏保障,家政服務員的流動性很大,行業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多方出資建立保障體系
“家政服務人員本身的經濟能力很有限,讓他們自己承擔投保費用的話,會給他們帶來很大壓力。”劉麗萍委員介紹,據不完全統計,來自離異、喪偶單親家庭的從業人員占到30%左右,他們在兒女教育、租房、看病、養老等方面花費大,負擔重,應該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
兩位委員建議,應該為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建立基本保障,可以采取政府出資一部分、個人出資一部分、用工家庭出資一部分為家政服務人員購買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緩解家政從業人員勞動保障壓力。同時,還要扶持家政行業協會的發展,建立家政服務誠信管理平臺,促進供需對接,加強服務監督,為居民便利安全消費提供保障。(記者 李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