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
全美華人究竟有多少?2月10日,在美國國家記者中心,由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和馬里蘭大學美籍亞裔中心聯合推出《2011年全美華人人口動態研究報告》。該報告以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為基礎,涵蓋華裔數量、收入、教育、婚姻、就業等各種數據,是迄今為止關于華裔美國人的最全面的報告。
人口:364萬有望超猶太裔
根據可獲得的2009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華裔總數為3638582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2%,是美國最大的亞裔群體。幾乎四個亞裔中,即有一個華裔。
研究專家認為,華人在未來10年有望超越猶太裔成為美國第三大少數族裔,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將隨之增大。
特點:半數居住在紐約加州
該報告指出,51.4%的華裔美國人住在紐約、洛杉磯等五個大都會城市的郊區。在過去的20年里,越來越多的華裔不再居住在傳統的中國城,而與其他亞裔群體住在郊區富裕的“亞洲城”中。
收入: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該報告的一些結論,與長期以來人們對華人的認知并不吻合。
隨著華人在美國社會的立足,應是一代更比一代強,但數據顯示,事實并非如此。該報告將華人分為第一代、一點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類。
其中第一代為完全在美國以外受教育的華人,比例為16.1%,第二代及以上為美國出生的華人,占36%,一點五代界于兩者中間,非美國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國完成,比例為47.9%。報告顯示,三大類中,第一點五代不僅人數最多,而且收入高于第二代及以上華人。
從收入水平看,華裔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工資收入水平高于美國平均水平。但在同等受教育程度下,華裔美國人要比非西班牙裔白人的工資收入少5000到15000美元。
職業:政壇影響力漸增
從職業來看,華裔主要從事醫療保健、餐飲服務、制造業、科學研究等行業。82.4%的華裔在私人部門工作,14.1%在政府部門工作。其中有57.2%的華裔從事“白領”工作,包括軟件開發、經理、管理人才、會計以及審計員。其他的華裔美國人則從事廚師、服務員、收銀員、紡織工人等“藍領”工作。
盡管華人中出現了部長、市長、眾議員、參議員,但數據顯示,華人擔任公職的意愿并不強。隨著華裔數量的增多,必然轉化為投票率的增高,未來華人擔任政府公職及從事社區服務的熱情會不斷提高。
華人呈四大特點
一、多樣性
華人并非一個同質的群體,內部存在很大差異,包括來源地、通婚等方面。
二、集中性
華人在居住、教育、職業等方面呈現出明顯的集中性。
三、兩重性
在許多社會和經濟特點上,華人呈現出雙模式。在就業上,一方面華人從事管理、軟件開發、醫療、財會、審計等專業性強的高級白領工作的有很高比例,另一方面,亦有很多從事廚師、服務員等低收入藍領工作。
全國范圍內,華人家庭實際收入居于較高水平,同時,華人的貧困率為9.6%,高于白人8.1%的貧困率。25歲以上華人擁有大學以上文憑的比例為51.8%,是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同時,華人未獲得高中文憑的比例為18.7%,高于美國平均水平15.4%。
四、教育回報率低
華人普遍重視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時間及精力。但數據顯示,華人花在人力資本上的投入回報率低于美國平均水平和白人。數據顯示,同等學力下,華裔男性的工資收入比白人要低5000至1.5萬美元。
上一篇:關注省兩會 4件人大議案 青島代表團提一半
下一篇:軍報:解放軍激光瞄準大炮列裝 獲多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