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在爆料 2010年12月21日凌晨2時40分左右,溫州市西山南路凈水住宅區發生一起煤氣爆炸事件。周邊一幢房屋被炸塌一角,4輛轎車損壞,爆炸波及范圍較大。 此時,“東方腐敗”、“依安”等7位網友路經此處,不約而同在第一時間向“703”發布圖片、文字、視頻,報告這一突發事件。“東方腐敗”表示:“雖然傳統媒體也開設爆料熱線、實行有獎爆料,但是我覺得寧可選擇向‘703 在溫州,眾多網友像“東方腐敗”這樣把耳聞目睹的身邊事、不平事、不義事等及時向“703”爆料。據了解,“703”網友的構成以公務員為主,約占60%,社會人員占30%,大學生占10%。年齡結構“60前”占10%、“70前”約占20%、“80前”約占30%、“90前”約占30%、“90后”約占10%。 “703”網的創辦者、負責人葉哲認為,溫州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敢為天下先,在社會事務中敢走第一步,他們民主意識強、公民參與意識濃,“703”能在溫州生存,其土壤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熱心的網民。 葉哲分析認為,這些鐵桿網民許多人是機關干部,因為從上網時間可以看得出,周末上網的少,而上班時間在網上的居多。此外,網站上為什么會頻頻爆出有關當地黨政干部腐敗的猛料,且信息較準確,一報一個準,這說明爆料者是內部人,普通百姓不可能掌握那么多機關大院里的內情。 “我們之所以力挺‘703’,就在于它保持真實與正義,不被商業化和利益化浸水,在于開辟了一個民眾在法律范圍內言論自由、爆料自由的天地。”網友“八雄八雌”這樣說。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強一次在“浙江在線新聞網站”與網友在線作“轉變機關作風,服務科學發展”交流時回答一位網友說:“我在溫州工作期間(任市委書記)經常到‘703804’瀏覽,看看他們在說些什么?關心什么?有時候也以網民名義發一些帖子。” “網絡的背后是千千萬萬的網民和民意。”這位省委領導說。 正確引導 2008年9月下旬,“703”不斷放出爆炸性、試探性氣球:“楊湘洪最近怎么啦?”“聽說出國去了?”“半個多月了,怎么到現在還沒出現啊?”楊湘洪非等閑之輩,是溫州市委常委、鹿城區委書記,“703”不斷發出這樣的帖子耐人尋味。 對此,溫州市網宣、網管辦高度關注:這是事出有因、還是造謠惑眾?是無風不起浪、還是捕風捉影?如果是傳播謠言,堅決刪除!網宣、網管辦繼續在網上觀察。幾天后,發現網上的議論越發離譜,便到鹿城區紀委了解、核實。他們得到的回答是:楊書記最近是不見了,人找不到。具體情況語焉不詳。 網宣、網管辦有關領導認為,網上的信息并非憑空揑造,對此不宜干涉。結果后來證實,網傳是真,楊湘洪出國考察滯留不歸。這一重大線索“703”是首發。 溫州市網絡管理部門與“703”的關系走到這一步,雙方都歷經酸甜苦辣。 2004年5月18日,網民葉哲等十幾位“憤青”抱著讓人發泄“不快之事、不平之事”的樸素理念創辦了這個民間網站。它主打“溫州論壇”,通過這個窗口直通社情民意。結果人氣爆棚,其中也不乏偏激、極端、叫罵之詞,官方視為“洪水猛獸”。因其前期某些方面不規范,在網站設立后的一年半內,服務器頻遭查封,甚至域名被關閉,一度流失了60%以上的網友。 經過反復與政府“捉迷藏”“打游擊”和無數坎坷磨難,它慢慢找到了生存之路。而政府也在歷經“703”被多次取締查封后,漸漸摸索到有效的管理之道。 溫州市網宣辦主任張春校介紹,他們的方針是“寬容、包容、引導、管理”。根據這一原則,他們在對待網友爆猛料、網友跟帖、網評網議等內容時,充分遵循互聯網規律,尊重網民的意愿,采取寬嚴結合、松緊有度的策略。除此之外,對葉哲、黃學敏等網站管理者提出的“公共廁所”“圍觀就是力量”等網站定位及理念進行引導。 “雖然我們對管理者有些理念持不同看法,但我們也能認真領會精神,從中汲取正確的思想,積極互動。”葉哲說,網站還很年輕,我們在堅持民間性、獨立性的原則下,要努力向成熟、自律、規范方向邁進。(《半月談》2011年第2期記者 張和平 李亞彪 裘立華) |
上一篇:節儉市長助理咋受賄千余萬
下一篇:63人32個官 小學生為何官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