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堅持以世界眼光謀劃青島未來的發展,以國際標準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為全市‘十二五’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四方區‘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方區委書記紀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四方區委、區政府將大力實施“組團發展、兩翼帶動、軸線集聚、園區支撐”的空間發展戰略,著力推動“三大戰略轉型”,全力塑造“濱海新區、創新四方”城區新形象的決策部署。 ?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實現“服務業立區” 四方區作為青島市的老工業區,具有深厚的工業底蘊和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轄區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這些都是四方的 “本土優勢”。“十二五”時期,四方區將堅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統籌推進結構調整、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園區發展。在結構調整上,必須明確目標方向。四方是一個傳統的老工業區,因此不能簡單地把調整結構理解為“消滅”工業,而是必須結合區情實際,做到升級傳統制造業和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并重,壯大傳統服務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并重,積極構建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在招商引資上,必須追求高新高端。近年來,四方先后引進了世界500強英國TESCO、世界品牌酒店20強新加坡尼斯酒店等一批服務業龍頭項目,大幅提升了城區發展水平。目前,全區確定了“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前期)項目107個,計劃投資1068億元,其中今年計劃投資258億元。 老工業區調整改造中,很容易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為了構建起支撐四方可持續發展的新一輪產業體系,四方區遴選規劃了科大都市科技園、建筑創意產業園等一批現代產業園區,這是全區要重點打造的產業載體。目前,科大都市科技園正在借助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青島軟控的資源力量打造中國橡膠谷,建成后將實現年銷售收入數百億的規模,建筑創意產業園的中景創意設計中心已經竣工運營,將陸續吸引國內外一流的建筑設計企業入駐,其他園區建設也在全面推開。 ?推進城市規劃建設提升城區綜合承載力 四方區尚有12處城中村和18片具備條件的老城區沒有完成改造,有一批老企業尚未完成搬遷。從長遠來看,這將為城區發展盤活足夠空間,是四方的后發優勢所在。四方區前期引入美國朗潤、RTKL等世界知名規劃設計機構,高起點編制了歡樂濱海城、青島新都心等重要節點的概念性規劃,確保項目的設計理念、建筑風格與國際接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一步,要以國內國際先進城區為榜樣,統籌功能規劃、產業規劃和空間規劃,抓緊研究建筑色彩、海岸線、天際線等規劃要素,通過編制實施國際水準的規劃,打造一個宜居宜商宜業的四方。近年來,四方區引進萬科、保利、中海等國內一流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老企業搬遷改造和舊城舊村改造,力求大規模成片開發、高品質全面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后,四方將牢固樹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理念,堅決不搞小打小鬧、零打碎敲,繼續著力“招大引強”,引進國際一流的開發企業參與東西南北中 “五大組團”建設和“東西兩翼”開發,打造一批集辦公、商業、居住、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兩橫四縱”等主干道路拓寬改造及周邊地塊開發建設,構建起四通八達的交通骨架和“軸線集聚”的發展格局。 ?發展社會事業探索民生“四方模式” 四方區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視群眾需求為第一信號,把群眾評價作為第一標準,用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提高民生工作水平,積極探索改善民生的“四方模式”,加快推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公共服務體系向均等化、全覆蓋轉變,社區建設向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新型服務體系轉變,使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眾,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是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的重大戰略思想。四方區全區上下將嚴格按照市委十屆十次全會部署,堅持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加深體會,更好地用它來指導四方轉型發展和“濱海新區、創新四方”建設,為青島向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丁飛 關鍵詞 組團發展:著力打造東部核心商務功能組團、西部新興服務功能組團、南部文化創意功能組團、北部高端產業功能組團、中部商貿休閑功能組團。 兩翼帶動:率先啟動西翼“歡樂濱 海城”和東翼“青島新都心”,迅速形成高強度資金注入、高標準開發建設、高層次產業集聚的發展態勢,形成新城區、新業態、新環境,打造引領四方現代化城區建設的增長極。 軸線集聚:建設山東路-瑞昌路、大沙路-長沙路、環灣大道、四流南路-杭州路、重慶南路、黑龍江路“兩橫四縱”六條商務景觀大道,構建現代化中心城區的基本骨架和功能突出的產業發展軸線,輻射帶動周邊街區改造,大幅度改善城區面貌,提升城區綜合功能。 園區支撐:通過推進科大都市 科技園等一批現代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支撐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撐發展組團的功能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優勢。 三大戰略轉型:推動四方由工業 為主的傳統產業結構向以服務業為主的高端產業結構轉型,由工業生產型功能區向綜合服務型功能區轉型,由環境質量相對較差、發展活力相對不足的“老工業區”向宜商宜居宜創業的現代化新城區轉型。 |
上一篇:四方區要打造中國橡膠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