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首屆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轉化醫學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我國藥企首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廣藥集團。與此同時,會上宣布將對白云山板藍根顆粒等12大品種率先開展轉化醫學研究,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是廣藥旗下企業白云山和黃的拳頭產品。 ????早在2009年,白云山和黃憑借先進的科研技術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四項中標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其中包括兩個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和兩個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與大飛機制造等項目一起入選《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實施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成為全省同時中標這一國家級重大專項課題最多的藥企。 ????“轉化醫學”是當今醫藥研發領域最先進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做為廣藥集團先鋒企業,白云山和黃將成為“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重點企業之一,白云山板藍根也將成為率先進入“轉化醫學”研究的藥品項目,借助全球最先進的研究模式和理念,白云山和黃的自主研發能力將發生量子化的變革。 ????逆勢研發 白云山和黃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 ????在當今制藥領域,新藥研發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制藥行業的普遍經驗是,一個新化學實體藥物的開發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億美元以上。用EMEA官員的話來講,雖然每年大約有850億美元的經費用于新藥研發,但是,若以上市新藥來計,有600億美元是“打了水漂”。無論中藥、西藥,無論是國內、國外,高昂的投資費用、漫長的投資周期,都是當前不少制藥企業只仿制國外成熟藥品、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藥研發的主要原因,而不少中藥企業也只生產傳統中藥,“靠祖宗、吃老本”。 ????在此形勢下,華南單體中成藥制造企業白云山和黃中藥一直致力于中藥的“現代化、國際化、大眾化、科普化”,持續不斷的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致力于從中藥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比如最早成立華南地區首家企業中藥研究院,聘請鐘南山院士、中藥泰斗鄧鐵濤教授為學業術顧問。比如由白云山和黃率先發起,聯合廣州、北京、浙江、天津等地五位院士及50家科研機構,共同成立了全國首個“中醫藥產學研聯盟”,與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比如全球發布的首個藥用植物基因組框架圖——丹參基因組。 ????在這些全新科研模式的推動下,2009年,白云山和黃旗下復方丹參片、口炎清顆粒、板藍根顆粒、腦心清片、消炎利膽片等五種產品榮獲廣東省自主創新產品。2010年3月,由鐘南山院士作為學術領頭人的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抗病毒機制研究,與美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簽訂了合作協議。 ????轉化醫學 白云山和黃新藥研發插上金翅膀 ????新藥研發產出不足的另一原因是,制藥公司之間、制藥公司與科研機構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表現為“學術”與“臨床”的脫節,使得基礎研究中缺乏新的藥物靶點,臨床試驗遭遇失敗。而“轉化醫學”研究卻是建立在實驗室和病床之間的“綠色通道”。 ????“轉化醫學研究”是近年來國際醫學健康研究領域出現的新模式,強調以臨床為中心,從臨床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將基礎研究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轉化為臨床醫學技術,即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的連續過程。 ????“首屆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轉化醫學高峰論壇”上,我國藥企首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正式落戶廣藥集團,該 “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將以廣藥為主體,聯合鐘南山院士呼吸疾病研究所,以及廣東省中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十多家醫療、科研機構所組成,完成了從藥廠、實驗室到醫院的完整“轉化醫學”模式建設。目前白云山和黃旗下產品“白云山板藍根顆粒”率先試水,白云山和黃與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合作開展《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抗病毒機制研究》,同時由鐘南山院士擔任學術領銜的《白云山板藍根顆粒防治季節性流感臨床評價研究》也即將展開。 ????與傳統醫藥研究中基礎研究和臨床之間存在“兩張皮”不同,轉化醫學則是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在中間架起橋梁,一方面極力縮短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會大大提高藥物的綜合臨床價值,從而實現研發準確性及成本、風險的降低。“轉化醫學”的配置,將幫助白云山和黃的科研攻關實力邁上新臺階,特別是為白云山板藍根顆粒抗病毒提供權威科學憑證,有利于指導了臨床科學用藥。 ????在“首屆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轉化醫學高峰論壇”上,廣藥集團總經理、白云山和黃中藥總經理李楚源表示,“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將整合全國醫療攻關最強要素的科技攻關平臺的成立,將促進分子生物學發揮越來越大的威力,從臨床需求出發提前進行新產品市場定位,降低研發費用和風險,從而大大加快廣藥集團新產品研發和上市速度。“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將有效推動國內轉化醫學研究,在保證藥物綜合臨床價值的同時推進新藥研發速度,有利于基本藥物制度的落實,解決“看病難,吃藥貴”的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