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盈江縣平原鎮勐町村拉勐寨房屋受損嚴重,消防官兵幫助群眾清理倒塌房屋。新華社發 截至11日21時,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3·10”地震共造成34萬多人受災,全縣轉移受災群眾12.71萬人。針對遇難者家屬,盈江縣采取措施對遇難者的遺體進行處理,按照民政補償標準,每位遇難者補償1萬元。 地震發生后,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迅速開展抗災救災工作。11日,國家民政部姜副部長率黨中央、國務院工作組到達地震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進展 廢墟下已無壓埋人員 地震發生后,云南省及災區各級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6100多名解放軍、武警、消防部隊官兵和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人員以及當地干部群眾全力以赴搜救被困群眾。 經各方全力救援,目前現場搜救排查任務基本完成,確認廢墟下已無壓埋人員。傷病人員全部得到妥善救治,160多名傷病員已轉往騰沖等地接受治療,傷員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工作全面展開,吃飯、穿衣、飲水和臨時住所等問題已初步解決。交通、電力、通信、供水等設施運行基本正常。 地震監測、余震和次生災害防范、衛生防疫、危房評估等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受災群眾情緒穩定,災區秩序良好。 每名遇難者補償1萬 截至11日21時統計,此次地震共造成7萬余戶、34萬多人受災。截至目前,當地已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2.71萬人,因災死亡25人、受傷250余人,其中重傷134人、輕傷116人,房屋倒塌1.8萬余間、嚴重損壞4.9萬余間。災區道路、水利、電力、通信、學校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多處房屋倒塌。目前,災情還在進一步排查核實中。 德宏州委書記趙金說,除投親靠友2萬余人外,政府通過公房安置、搭建帳篷等渠道轉移受災群眾,共設置10個安置點,各類救災物資正陸續發放,應急救援和受災群眾安置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此外,針對遇難者家屬,盈江縣采取措施對遇難者的遺體進行處理,按照民政補償標準,每位遇難者補償1萬元。目前全縣25名遇難者家屬均得到妥善安撫。 大盈江堤岸震裂19公里 地震發生后,云南省、德宏州水利和防汛部門迅速組織各級水利、防汛部門,對全州水庫、水電站、塘壩、堤防等水利工程震損情況進行全面的排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日13時,全縣供水管道主管震損312米,3288人飲水困難;大盈江江堤兩岸震裂19.2公里,160余處,最深裂縫深約2.5米,最寬處約30厘米;防洪站房震損18座,震損面積1220平方米,圍墻倒塌250米。 國家防總透露,目前尚未有水利工程出現重大險情報告,水利工程出險情況仍在進一步排查中。今天,國家防總、云南省水利廳專家將抵達盈江震區,評估水利受災情況。 測繪局獲取震區航空影像 11日上午,國家測繪局派往云南盈江的無人飛機,對災區全境進行了50分鐘的航空攝影,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后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下午4時,國家測繪局派往災區的第二架無人飛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并傳回北京。 目前,國家測繪局正在組織力量對獲取到的災后航空影像數據進行加工處理,預計12日可制作完成反映盈江縣城全局的受災情況高清影像圖,并提供給相關部門,用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救災 中央下撥5500萬救災資金 地震發生后,國家減災委、地震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中央財政已安排5500萬元救災應急資金;民政部從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帳篷、1萬床棉被、1萬件棉大衣、62噸彩條布運往災區。農業部已向災區調撥5噸消毒劑,協調安排應急防疫經費、消毒藥品、噴霧器等應急物資,保證災區動物防疫工作順利開展。 目前,由民政、發展改革委、教育、財政、交通運輸、衛生、地震等部門組成的國務院救災工作組正在災區協助開展抗震救災工作。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啟動災害立體監測機制,積極組織開展后續數據處理與災情評估工作。 解讀 地震前有防范避免更大傷亡 本報訊(記者周逸梅)昨天,正在參加兩會的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就盈江地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陳建民說,不排除該地區近期再發生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 陳建民說,“之后的地震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同等大小左右的震群型,另一種是主余震型,不排除近期還有5級左右地震。”陳建民分析,由于這次震級不大,而且發生在盈江縣城附近,屬于相對平緩的地區,從目前情況看,發生次生災害的可能性不大。 在這次地震前,盈江共發生地震1146次。陳建民說,正是由于前期的頻繁小地震,當地政府已做了宣傳,采取了一定措施,很多老百姓住在屋外,沒有造成更大傷亡。 對話陳建民 日本發出的是預警而非預測 昨天,記者就云南盈江地震,對話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陳建民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已啟動抗震救災辦公室 問:盈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答:全球一年有500萬次地震,中國是多震國家,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云南是我國的多地震省份。這次地震發生在大盈江斷裂帶上,這個地區本身就是多發地震的區域,今年1月、2月就曾發生四級左右地震。 問:之前發生1000多次小地震是正常情況嗎,小震頻發是否預示會有大地震? 答:并不是每一個震群都會發展成為大地震。地震的情況非常復雜,很難尋找規律。如果規律那么簡單,預測地震就不是世界難題了。 問:這次為什么沒有啟動抗震救災指揮部,各部門間的救災聯動如何? 答:啟動指揮部要視災害程度、震級大小、傷亡等決定。平時各有關部門也有聯席會制度,民政、國土資源、水利、氣象,很多部門都會各司其職。目前,啟動了抗震救災辦公室,各部門也在啟動預案,聯合行動,國務院還派了工作組成員連夜前往災區。當地部門在救災中要起到很大的作用。 問:地震后,地震部門要做什么工作? 答:有兩項工作,一是在原有地震臺網上啟動流動臺網,監測更詳細的數據和余震情況,防止新的傷亡和損失,判斷后面有沒有更大地震的可能;二是要判斷地區地震對周邊甚至全國的影響。 日本發出的是預警非預測 問:怎么看所謂的日本提前預報地震? 答:這是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提前十秒預測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如果日本人能提前預告,那他就是神仙。日本的行為是地震預警。 問:何謂預警,有何意義? 答:預測是通過活動規律來判斷在什么時期什么地方可能發生地震,預警是通過電信號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的差值,對可能被地震波及區域做出提前通知的體系。比如汶川地震發生后,北京可能5分鐘后有震感,但電信號則可在1秒內傳遞信息。如果有預警系統,地震后,就近的觀測點能判斷出地震情況,然后告訴其他地區,哪里發生了地震,多長時間后你那兒有震感,大概對你會有怎么樣的影響,實現異地預警。 我國將試建地震預警系統 問:中國有沒有這樣的系統,還欠缺什么條件? 答:我們沒有預警系統。首先要建高密度的烈度速報臺網,通過它來判斷地震能量大小、傳播速度和傳播距離衰減,建立預警模型。地震局已將此作為十二五項目報到國家發改委,發改委正在進行評估。由于條件限制,預警系統的建設在現階段只能試點進行,對重點工程等進行嘗試。此外,預警系統還要依托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比如,預警信息到了一個地方后,對電視臺怎么發布,煤氣管網怎么關閉等,各行各業都要在信息化方面對接。 問:汶川地震到現在,幾乎每年都有破壞性地震,民眾容易產生恐慌,甚至聯想到所謂的2012年世界末日,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不要掛鉤2012。這主要因為汶川、玉樹地震,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其實,我國本來就多地震,上世紀100年平均統計下來,每年發生6級以上地震18次,3年有2次7級地震。(陳蕎 翟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