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青島的技能大賽越來越被學校重視,不但能檢驗學生的水平,還能為就業增加一個重要砝碼,對水平高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鍍金。”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衛國介紹,他的學生李宗州在青島市第十一屆技能大賽中奪得室內設計技能狀元,表彰還沒舉行就有企業打電話要人,希望李宗州畢業后直接去公司上班。不僅僅是冠軍成了香餑餑,在比賽中拿到前三名的學生都成了企業爭搶的目標,而且不用再經歷實習階段,一上班就是正式員工。 畢業后的工資方面,各企業基本都為這些技術能手們開出了高新,“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般剛工作就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發展順利的話,三年左右拿到五千元月薪并不難,有一名數控專業畢業生在2008年畢業,目前在煙臺一家大企業上班,月薪已經九千多元,還曾經和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回學校招聘。”青島市技師學院負責人介紹,被掐尖的技能學生基本都是當成管理層來培養的,企業一般不會讓他們一直在一線干,也算是一種“榜樣效應”。 “上課其實就是在上班”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職校和技校的上課模式,與全日制高校的培養模式千差萬別,“職校一直以來沒法和高校比,學歷、教師、生源都存在差距,所以必須讓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實用,否則職校技校就更沒競爭力了。”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風茂告訴記者,教學生技能就要弱化理念,直接讓學生做設計方案和零部件,每一堂課其實都和上班沒什么差別,老師把知識講清楚,培訓好技術,其它的就讓學生到毛胚房、車間里實訓,規定時間內要拿出最好的設計或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模具,“電腦設計做模具的三維圖,一次要做8個小時,這是最長的一堂課,其實以后上班就是這個樣子,讓學生先熟悉著,工作后能立即上手。”青島巖天數控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說,不少學生尚未到企業實習就已經被好幾家單位“盯上”,但令人尷尬的是很多家長并不認為上職校利于找工作,因此生源無法和普通高校比。 “訂單培訓”讓學生不愁嫁 近幾年,“訂單培訓”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成為職校、技校的一大熱點,企業和學校簽訂培養協議,專門為企業冠名班招錄學生,在讀學生也可從大二起進入企業冠名班學習,只要順利畢業,都可以直接到企業工作,而且畢業實習也不用發愁。“這樣的培養方式,幾乎是提前兩三年給學生找到了工作,而且今年的上學時間到了企業也是算進工齡的,學生不愁嫁、企業不愁找不到人才,這是兩利的好事。”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動漫設計專業就是訂單培養班,60名大學生都已經與青島最大的一家動漫公司簽訂協議,只要畢業后愿意去上班,可以直接拿正式員工的工資,而為了技術上的穩固,公司每周都派工程師來授課,講最前沿的設計軟件、設計思路,為不同學生培養獨特的動漫設計風格。 記者 陳珂 攝影報道 近日,青島市第十一屆技能大賽、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先后落下帷幕,伴隨著如火如荼的比賽,一大批在校學生展示出了“能工巧匠”的技能水平和風采,成為新一屆比賽的技能狀元,更讓前來參觀的企業負責人提早下了 “搶人”訂單,已經有十幾名尚未畢業的技術能手與企業達成就業協議。記者近日采訪發現,正是職校和技校的重技術操作培養模式,促成了職校生在職場中搶手現實情況,而我市的“訂單式培訓”、“大學生技師班”更是開創了全國技能教育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