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將菠菜碎封好放入檢測器
探訪
菠菜攪碎檢測 耗時一天出結果
北京師范大學向東不遠處,一處不起眼的紅色磚樓,就是連日來時常被媒體提及的“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這里正是負責我國食品輻射檢測的陣地之一。蔬菜如何采集?檢測又要經過哪些程序?12日,記者對實驗室進行了探訪。
采集:須是露天蔬菜
最初的蔬菜取樣開始于本月初的一場小雨。這場小雨,加速了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沉降。
北京開始下小雨了,工作人員去采集雨水樣品,同時,尋找北京周邊露天種植的菠菜。
菠菜因為葉面大、表面有絨毛,被認為是最容易沾染放射性物質的蔬菜之一。但是因為現在蔬菜大都是溫室種植,找露天菠菜還費了一番周折。
此后,每天都會有樣品送來,每次采集來的菠菜在兩公斤左右。送來的蔬菜用塑料袋包著,不清洗,上面貼著采集地標簽。工作人員把一些根莖和腐爛的部分剪去,主要留下葉子,然后倒入攪拌機里打碎,取其部分裝入專用的圓柱狀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