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網濟南電 題:生死抉擇8分鐘——空軍兩名一級飛行員成功處置一起空中特情 一次普通的飛機轉場,卻在空中遭遇發動機停車重大特情。兩名飛行員在8分鐘內,幾次面臨生死抉擇,數度把危險留給自己。 放棄跳傘,冒險迫降;強改落點,規避村民……濟空某部飛行員莊文波和蔣衛軍保住了國家財產,保護了人民群眾,捍衛了軍人榮譽。 命懸一線,飛行員毅然放棄跳傘 3月27日9時,安徽某機場春 莊文波和蔣衛軍都是有著兩、三千小時飛行經歷的空軍一級飛行員。這次是他們執行的一次普通轉場飛行任務。 9時30分,飛機保持平飛狀態沿著預定航線飛行,一切都是那么順利。 9時31分,飛機高度800米,速度220公里/小時,距離目標機場30公里,兩名飛行員正全神貫注地操縱飛機。突然,后艙飛行員蔣衛軍發現發動機轉速表有50轉左右的擺動量,他判斷發動機可能要出故障。 蔣衛軍迅速提醒前艙的莊文波。“前艙轉速表指針也在發生擺動!”莊文波說。 “不好,發動機出故障了!”兩名飛行員頓時繃緊了神經。 莊文波立即向塔臺指揮員報告“轉速表擺動”,并做好特情處置準備。 發動機溫度表指示正常、滑油壓力表等儀表指示正常……兩名飛行員迅速檢查了相關設備和儀表工作狀況。 9時32分,莊文波再次向指揮員報告:“飛機抖動劇烈,狀態難以保持。” 發動機發出忽高忽低的刺耳聲,轉速表擺動量增加到300轉左右。莊文波和蔣衛軍判斷:發動機已出現間歇性停車。 發動機空中停車,是困擾現代航空安全的一大難題,處置不當,很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 此時,編隊共同執行轉場任務的飛行員江廷和時忠偉透過座艙玻璃,清楚地看到莊文波和蔣衛軍的飛機左右搖擺、上下顛簸,狀態難以保持,飛機高度也在下降。 時間在飛逝。蔣衛軍緊盯座艙各種儀表參數,保持著飛機狀態,莊文波則活動油門開關,故障現象無改善;隨后,他改用右手前后搖動手搖泵,幫助發動機供油,試圖恢復工作,但仍然沒有成功。 9時35分,發動機已完全停車,飛機高度驟然下降。2名飛行員已命懸一線。塔臺指揮員發出口令:“可以跳傘。” 跳傘,意味著國家的巨額財產——飛機將徹底損毀,也意味著飛機落點不可控,可能傷及人民群眾。 莊文波莊嚴報告:“距離本場28公里,準備野外迫降。” 三調機頭,艱難搜索迫降場地 飛機高度不斷降低,莊文波和蔣衛軍艱難地搜索著適合迫降的場地。 從空中望去,機頭右前方是崎嶇不平的山區,莊文波迅速調整機頭向左前方飛去。 機翼下,潺潺的郎溪河正靜靜地流過一個又一個村莊,渾然不覺空中的這場險情。前方是一片平坦的農田,也是理想的迫降場。但當莊文波和蔣衛軍看清農田里耕作的人多,且不遠處還有一個幾百戶人家的村莊時,他們又立即重新選擇迫降點。 就這樣,莊文波和蔣衛軍3次調轉機頭,但“一定要迫降”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 飛機高度在急速降低,莊文波集中精力尋找迫降場地,蔣衛軍則聚精會神觀察飛機狀態。 在極短時間內快速選準迫降場地,是對飛行員“基本功”的考驗。9時37分,莊文波突然發現飛機右側麥田有一塊沒有群眾的平坦田地,立即蹬舵調整航向,向這片麥田落去。 事后,飛行專家查看現場后稱贊說,這塊麥田是周圍500米范圍內唯一可以實施安全迫降的場地,選得太精確了! 緊急規避,舍生忘死勇救群眾 10米,8米,5米……飛機高度在逐漸降低,莊文波和蔣衛軍全神貫注操縱著飛機對準選定迫降的麥田,準備著陸接地。 然而,就在飛機快要落地的瞬間,莊文波突然發現機頭方向,一個花白頭發的村民從幾個墳包后猛地站起。這是一個正在低頭干活,聽到飛機聲響起身張望的村民。 “有人!”莊文波突然大吼一聲,緊急拉操縱桿并向左壓,強行改變著陸點。這個動作極其危險,很容易導致飛機落地跳躍或者側翻,對飛行員威脅極大。 飛機幾乎貼著這個村民的頭皮掠過,在巨大的慣性下飛機又被拉高兩三米,前沖200多米,偏離最佳著陸位置后,左機翼與一電線桿相刮,并撞到地頭上兩棵楊樹上。 飛機野外迫降成功,兩名飛行員安然無恙。 “保護群眾是軍人的本能。”事后,莊文波談到為規避麥田里的村民而緊急帶桿全然不顧個人的安危時,他的回答平靜坦然。莊文波說:“如果這位村民因飛機迫降傷亡,我會內疚一輩子,一生都不得安寧。” 蔣衛軍也說:“如果因為前艙飛行員的緊急帶桿規避群眾,使我們發生意外,我會覺得無憾和光榮,如果當時我在前艙駕駛,也會那樣做!” 飛行員舍生忘死保護人民群眾的壯舉深深感動著鄉親們。村支書朱志寶來了,他代表馬蘭村全體村民為英雄的飛行員獻上錦旗。幸免于難的63歲村民王道才來了,他緊緊地握住莊文波和蔣衛軍的手,熱淚順著黝黑的臉龐流淌。村民們開始口口相傳,講述著發生在身邊的英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