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當下瘦肉精的查處就是“九龍治水”的局面:國務院有9個部門都在參與瘦肉精問題的查處,但誰該對瘦肉精的泛濫最終負責,目前還找不到責任人。 自從央視的“3.15”專題節目曝光瘦肉精問題以來,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作為災區之一的南京市也展開了嚴格的查處。但到目前為止,監測查處瘦肉精到底歸哪個部門負責,在當地卻還不是特別清楚。 一份加急文件走了10多天 4月15日,南京 “這份文件走了10多天了才到我們這里。”屠宰辦工作人員仔細看了文件后說。 這份文件是從江蘇省農委發出的,簽發日期是4月2日;該文件經過南京市農委轉發,簽發日期是4月8日,到達南京市商務局日期是4月15日。 江蘇省農委辦公室確認,那份文件他們當天就發下去了,他們只負責下發到各市農委,不直接向商務局發,具體南京市農委怎么轉發的文件,不得而知。 作為瘦肉精監管的兩個重要部門,地方農委和商務局曾經聯合發文。但這份文件到底是怎么到達南京市商務局的,江蘇省委農委辦公室的人說不清。 但一位負責人解釋說,“我們只向本系統下發文件,商務部門和我們平級,我們沒權力向他們發文。” “文件這么長時間才到,要有問題早都有了。” 屠宰辦工作人員說:“這里也不讓調生豬,那里也不讓調生豬,到哪里調生豬呢?” 相對農委關心的豬肉安全問題來說,商務局更關心有沒有足量的豬肉供應,因為肉類配送體系建設歸商務局屠宰辦負責。 屠宰場到底歸誰管 “問題出在屠宰場,使用瘦肉精的都是從外省調來的生豬。”據南京動監所一位高級畜牧師介紹,瘦肉精事件發生后,他們加大了檢查力度,全面排查了養殖環節,沒有發現南京市轄區內的養殖場、飼料廠有使用瘦肉精的現象。 誰負責監測屠宰場的瘦肉精?面對這一問題,當地農委和商務局都否認和自己有關。 隸屬于南京市農委的南京市動監所,負責動物檢疫,隸屬于南京商務局的屠宰辦負責屠宰場的行業管理。雙方在屠宰場都設有工作人員。 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南京市動監所按5%的比例,抽檢生豬尿樣,原來的檢疫費每頭豬3元,現在因為要檢測瘦肉精,每頭豬檢疫費高達30元,但這筆經費目前還沒有地方出。 屠宰辦說,市屠宰辦只有3名工作人員,沒人沒錢,他們只能要求豬販們自檢,費用由豬販們自己承擔。 在南京,有4名責任人因為瘦肉精事件被處理,兩名是區動物衛生監督所的,一名是區商務局的,還有一名是街道畜牧獸醫站的。 對這樣的處理決定,兩家單位都有看法。 南京市動監所表示,按照《動物防疫法》授權,檢疫員只負責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檢疫。按照2008年國務院下發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瘦肉精屬于有毒有害物質,歸類為肉質品質,歸商務部門管。 江蘇省農委也明確表示,“屠宰場當然歸商務部門管”。 屠宰辦說,他們只負責定點屠宰的行業管理,不從屠宰場收錢,監測瘦肉精也不專業,最終結果還需要農業部門來認定。 按農業部瘦肉精目錄,瘦肉精共有7種,南京到底監測幾種瘦肉精? 記者采訪時發現,無論是動監所,還是屠宰辦,目前只能檢測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和萊克多巴胺3種,其他的瘦肉精還沒有辦法檢測。 “我們在屠宰廠檢測瘦肉精其實是越權。”動監所的相關人士說,農業部門在屠宰場監測瘦肉精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記者了解到,南京市農委每月都要進行農畜產品質量抽檢,在農委出具的今年一二月份的質量報告中,他們在屠宰場抽檢過豬尿、豬肝,每次抽檢數量都在40份左右,其中出事的沙洲屠宰場是重點,但兩次瘦肉精抽檢結果均呈陰性,合格。 但事實是,一個月后,媒體就報道沙洲屠宰場發現了使用瘦肉精的生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