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南將增3000個中小學學位 新建學校增加學位、教師流動均衡配置、公布教育地圖提供便利、政府花錢讓孩子上低價民辦園……昨天,市南區公布了促進教育發展的系列舉措和路線圖,力圖用3年時間實現區域內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擇校熱徹底降溫。 3年新增3000個學位 市南的教育,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名校多,但其實市南區的學校總量并不多,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城區改造和新建小區的開 市南區教育局局長趙輝表示,下一步市南區將加快新建學校建設項目的推進,開工建設寧德路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其中寧德路小學選址在半山蘭亭小區東側區域,總投資為1億元,總建筑面積為22900平方米,設計規模為30個教學班,1380個學位。九年一貫制學校位于云南路片拆遷改造拆掉的原48中附近,總投資1億元,設計規模為36個班,1700個學位。 市南區還將實施部分學校的改擴建項目,其中26中的校園改造將在今年完成,新校園設計規模為30個班,提供1500個學位,大學路小學的改擴建新增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三江學校的設計規模為16個班,容納180名學生。趙輝表示,市南區還將積極協調市相關部門加快推進連云港路小學、澳門路小學的立項、建設。屆時市南區的東、中、西三片教育資源總量、優質學校分布與人口數量、居民教育需求可以基本均衡。 教師流動關系隨人走 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在于師資力量的均衡,市南區從2008年啟動名師名校長交流工程以來,全區有82%的公辦中小學校長進行了輪崗,47位名師到其他學校任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校際之間的師資均衡。 趙輝表示,今后市南區將繼續加大改革力度,以往名師們的交流只是校際間的輪崗,而以后名師交流將“人走關系走”,實現校際間師資隊伍的均衡配置。建立交流教師保障機制,對于參與交流的教師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年度考核中給于政策傾斜,讓參與交流的教師有榮譽感和歸屬感。 市南區今年將面向全國招聘20名在職優秀教師,充實到發展中學校,以此提升發展中學校的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當年市實驗小學校長楊屹到南京路小學任職后,將默默無聞的南京路小學帶成了市南東片炙手可熱的學校,今后市南區將專門制定名校長的培養和管理方法,今年市南區將把空缺的校長崗位,在區屬學校內公開選聘。 46所中小學與國際接軌 目前,市南區6所學校以“一對一”方式進行結對。區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以“一托四”方式與4所中小學結對。另外,實施“幼小初一體化”教育研究,把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劃分成8個學片,通過組建學片研究團隊、跨學段教研等方式,努力實現幼、小、初的無縫銜接。 現在市南區46所中小學已全部引進了外教,并有11所學校與國外學校建立了手拉手關系,接下來,市南區教育局將成立專門的機構,分批次與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著名學校和知名教育學府建立對外合作關系;今年,青島5中等學校將分別與美國菲爾普斯等歐美名校建立姊妹學校關系,3年內全區100%的學校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學校建立手拉手關系,擴大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趙輝表示,為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南將探索集團化辦學、學片管理等舉措。在招生管理方面,今年市南區將向社會公布市南區教育地圖,每所學校的招生范圍,考生和家長在教育地圖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獲取。同時,市南區還考慮在合適的時間,擴大小升初電腦派位的區域范圍,讓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與區域適齡兒童的比例更趨合理。 政府花錢給孩子買學位 學前教育兒童入園難、入園貴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在市南區這種情況同樣存在。市南區共有幼兒園48所,公辦和公辦性質幼兒園36所,接受幼兒9980人,占全區在園幼兒總數的86%。如果從全區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提供的學位數量看,能滿足市南戶籍幼兒入園需求,但由于學前教育入學沒有戶籍限制,因此9980名幼兒中,市南區戶籍幼兒有8100人,占在園幼兒總數的70%,同時近幾年部分新建小區,沒有按照人口數量規劃建設配套幼兒園,造成了部分家庭不能就近入園的問題。 據統計,市南區9所公辦幼兒園的收費平均每月416元,27所公辦性質幼兒園平均每月收費620元,12所民辦園平均每月收費2000元。 為解決市南區幼兒面臨的入園難、入園貴,市南區將加大財政投入,今年學前教育經費支出將達到4000萬元以上,占政府教育性財政支出的8%,到2013年達到10%以上,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用于公辦幼兒園建設,撥付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購買服務,園長、教師培訓工程等各項任務的落實。 趙輝表示,市南區計劃在3年內新開辦7所公辦幼兒園,增加1500個學位,通過購買學位的方式扶持普惠性的優質民辦園,降低收費標準,逐步解決入公辦園難以及入園貴的問題。據介紹,所謂購買學位是指,政府選定幾所民辦幼兒園,通過給予財政支持的方式,降低民辦園的收費標準,讓百姓享受質優價低的學前教育。 市南區將加大對民辦園的扶持,今年將建立公辦與民辦園一對一,業務園長互派制度,開展公辦骨干教師到民辦園帶教活動,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共享,不斷提升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記者 臧旭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