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幫助貴州省黔西縣紅板小學的學生吃上熱騰騰的午飯后,一群來自廣東的志愿者遇到了“涉嫌非法集資”的困惑。
4月2日,本報刊發《貴州百余小學生第一次吃上午餐》一文,報道了我國第一個由民間愛心人士幫助西部貧困山區學生吃上午餐的樣本,之后,西部貧困山區的學校相繼傳出了開始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的消息。
這些免費午餐的背后,大都是由媒體人、民間公益人自發組成的“草根公益隊伍”,通過微博、淘寶、游戲網站傳播幫助信息,匯聚愛心善款。而為這些免費午餐買單的,是數十萬計的普通網民和愛心企業家。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因為民間公益組織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身份,從法律上講,他們不能夠公開向社會募集善款,所以,現實的尷尬是,草根公益隊伍的做法一方面贏得了山區學生歡迎和社會尊重,一方面隨著愛心善款越聚越多,可能涉嫌違法。
避免涉嫌非法集資成為首要問題
從零到匯聚12萬元愛心善款,“微計劃”、“多玩金蠟燭”、“麥田計劃”3個草根公益組織聯手,僅用了15天時間。
看著善款以每天1萬元左右的速度遞增,牽頭人梁樹新開始感到了壓力,因為網民通過支付寶捐出的愛心,全部匯聚到了他的私人賬號上。
這一切的基礎,是善良的網民對梁樹新本人和他背后3個草根公益組織的絕對信任。
梁樹新自己非常清楚,自己沒有一支有公募資格的基金,這次為幫助西部山區貧困學生吃午餐的活動,也沒有經過任何形式的報批,“純粹是一群善良人,在進行著一次純民間的愛心接力。”
這就意味著,這筆超過10萬元的善款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梁樹新必須第一個站出來負責,最可能的責任,就是“涉嫌非法集資”,最嚴重的后果是蹲監獄。
而整個計劃過程中,只要有捐了款的網友對善款使用異議,梁樹新都必須面對活動崩盤的風險,更壞的結果,是傷害幾萬善良網民的心,也許大家心理剛剛萌發的慈善嫩芽,會就此毀滅。
顯然,這不是梁樹新和幾個草根公益組織能夠承受的重量。
為了最大限度地監督賬目,梁樹新每天都會在網上公布善款數額,個人賬戶的驗證碼由多個公益人分別掌握,賬戶的每一筆支出變動信息,通過手機短信綁定在其他公益人的手機上。
這樣的努力無法讓梁樹新和一批草根公益人踏實,他們希望,尋找一個合適的途徑,用合乎法律的手段為貧困學生做好事,這也能讓慈善行動長期進行下去。
與此同時,媒體人鄧飛聯合500名媒體人發起的免費午餐計劃,逐漸成為網絡中最炙手可熱的活動,這也是繼年初“微博打拐”活動后,微博上的又一個焦點。
“各種力量都可以做公益,但必須符合法律。”為了解決公募資格的問題,讓愛心行動能夠長期延續下去,鄧飛想到了找一家具有公募資格的基金會合作。
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成為了鄧飛的合作伙伴,善款通過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的賬號,進入免費午餐的專項。
鄧飛在微博上透露,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收取5%的管理費,這已經是能找到的性價比最高的平臺。
同時,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在微博上坦誠地解釋說,管理費是“因開展該項目產生的行政工作成本之費用”,比照10%的行業慣例,5%已經壓縮了很多,會和網友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
通過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的公募渠道,鄧飛等公益人通過微博發起“免費午餐公募”,創造了在40個小時內募款超過16萬元的紀錄。
貴州省青基會的“零管理費”嘗試
鄧飛的嘗試啟發了很多草根公益人。
在聽說梁樹新和一群草根公益人正在尋找基金會合作時,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動伸出了橄欖枝。秘書長楊震就在貴州農村長大,上學時也受過沒有午餐吃的苦,他深知孩子們的迫切希望。
梁樹新看中的是,貴州省青基會不僅具備專業的公募經驗,還熟悉西南地區教育現狀,希望工程的每一所學校都是一個可能的援助點。
梁樹新希望,雙方合作過程中,貴州省青基會不收取任何管理費,保證所有的網民捐款全部用到學生身上。
如果沒有管理費,基本的工作經費從哪來?這是擺在楊震和梁樹新面前共同的難題。
楊震不愿意放棄這個合作的機會,他看中的是,梁樹新和一群草根公益人擁有強大的創意能力和互聯網公益傳播能力,如果雙方互相借力,不僅可能蹚出一條幫助貧困山區兒童的新路子,還可能為中國公益慈善提供一種新的合作樣本。
兩人反復商量,決定做個“零管理費”的嘗試——在尋找捐午餐愛心善款的同時,尋找捐工作經費的人。
4月3日,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出黔青基字(2011)5號文件,宣布貴州省青基會成立專項基金“微基金”,致力于幫助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優化和提升教育資源,任命梁樹新為微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席。貴州省青基會提供財務支持服務,收到的捐款全部逐筆在官方網站愛心網公示。
草根公益人要做的是,不斷在網上推廣宣傳,匯聚更多的愛心,與青基會一同確保善款落實,同時監督支出的每一筆賬目,“連買一瓶味精的錢都必須記錄清楚,接受網友的監督”。梁樹新說。
梁樹新對中國青年報記者介紹說,捐贈款的每一次使用,都必須經過管理小組成員簽名,管理小組的成員包括梁樹新、楊震、草根公益人“rain09”、“風之子”、貴州省青基會副秘書長張雨梅、捐助企業代表、捐款網友代表,共7人。
為了保持高效的行動力,管理小組約定,24小時隨時電話聯系,當天該做的事、該用的錢,決不拖到第二天。
工作經費的保障,一部分依靠在網絡上的義拍,一部分依靠企業捐贈。
義拍之前,告訴網友義賣的收入,用于執行給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還有一些愛心企業,愿意為執行的費用買單。
“關鍵是讓大家都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錢去哪里了,捐給孩子的錢全部給孩子,用于執行的錢,進了多少,每一筆花了多少,全部上網公布,接受網友監督。”梁樹新說,公開透明是和生命一樣重要。
公募基金該如何嫁接民間力量
楊震認為,國家近年加大了對農村中小學生“兩免一補”的力度,但改善西部地區教育環境,投資巨大。楊震曾經想依靠公益力量,幫助貴州貧困山區的學校建設食堂和宿舍,但計算下來,發現資金需求量驚人。
楊震說,巨大的資金需求,單純靠政府投入明顯不足,必須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問題的解決,“這次貴州省青基會和民間公益組織嫁接,推出微基金,從資金募集、資金管理、資金運用到工作方法都有創新,真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嘗試。”
在論證了多種合作的渠道后,鄧飛認為,“公募基金+草根公益”的合作,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以政府為主導,民間力量配合發動全社會一同關注,形成合力。
梁樹新贊同鄧飛的觀點,他認為,公募基金應該主動嫁接民間力量,民間力量也應該主動聯系公募基金,在充分信任的基礎上,合作的原則是“開放、跟隨創新。”
梁樹新認為,開放一方面是思想要開放,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贏得政府和民眾的充分支持,另一方面,賬目必須完全公開,每一現在,“微基金”已經募集到了近100萬元善款。4月28日,改善孩子們午餐營養 “貴州希望工程——壯苗行動”正式啟動,啟動現場收到了全國青聯委員、大西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偉先生1500萬元捐款。
5月5日凌晨,民間公益人在網上公布了4月2日開始提供免費午餐的貴州紅板小學款項反饋情況,總共23張蓋著手印的收據,記錄了8815.6元總花費的每一筆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