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石巖)陜西省副省長江澤林10日在北京表示,涉及陜南240萬人的移民搬遷工程是為徹底讓這一帶的居住者的生命財產得到保障,也能夠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江澤林是在10日介紹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情況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他稱,在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中,陜西省就考慮到從未來長遠的角度解決該省一些地區的地質災害問題,最后決定對陜南有地質災害危險的地區群眾實施移民搬遷,該工程涉及60萬戶、240萬人。
據知,陜南移民搬遷工程已于本月6日啟動,該工程分兩個階段,2011年至2015年,將重點安排陜南地區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頻發易發區、貧困山區以及生態移民搬遷安置38萬戶約140萬人。2016年至2020年,安置移民搬遷22萬戶約100萬人。
陜南即陜西南部地區,北靠秦嶺、南倚巴山,包括漢中、安康、商洛三市。因地處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自然災害頻發,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并威脅到山區群眾的生命安全。
2010年,陜南地區遭遇“7?18”特大暴雨泥石流災害,該地區安康市漢濱區大竹園鎮七堰村12人死亡,17人失蹤。
為徹底解決上述問題,陜西省決定利用10年時間完成移民工程。其中,因地質災害避險移民搬遷12.39萬戶49.16萬人,洪澇災害避險移民搬遷9.3萬戶32萬人,扶貧移民搬遷28.97萬戶116.6萬人,生態移民搬遷12.7萬戶46.88萬人。
該移民計劃涉及人數遠超三峽移民的150萬人。
除了保障居民安全,江澤林表示,該工程的實施也有利于陜南一帶自然生態的恢復和保護。
江澤林同時稱,將采取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的方式完成移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