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文化青島興旺崛起

來源:青島日報-- 2011-06-13 13:52:25 字號:TT

  當我們回味青島文化變遷,就會發現,經歷了兩個甲子的青島,從后一個甲子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青島文化生活開始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城市走向鄉村,從事業興旺拓展到產業崛起。

  青島藝術院團屢捧全國大獎

  專業藝術院團重組與恢復是解放初期青島文化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1950年,金光茂腔劇團、光明茂腔劇團和金星柳腔劇團三個地方戲曲劇團的組建,拉開了青島專業院團復興的序幕。1952年青島市京劇團組建,1956年青島市話劇團組建,1958年青島市曲藝團組建,1960年青島市歌舞團和青島市呂劇團組建,此后,青島專業藝術創作與演出日漸興盛,并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

  1958年,市話劇團創作的反映工廠技術革新的話劇《敢想敢做的人》,在全國各地演出近千場,觀眾達70萬人,這部戲當年還被改拍成電影,同樣轟動一時;話劇《紅巖》首演即贏得滿堂喝彩,在上海演出時一上午就預訂出半個月的票。

  市京劇團在言派傳人言少朋引領下,恢復整理20多出言派劇目,1959年晉京演出贏得梅蘭芳、馬連良等藝術大師高度評價,《人民日報》為此刊發評論——《可喜言派有后》。到1966年,市京劇團共創作演出了近60出劇目,這個數字在今天來看依然驚人。

  進入80年代,在改革開放背景下,一批反映時代主題、青島風格、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魚貫而出。《飛吧,海燕》、《陳小虎》、《我愛我班》等在全國常演不衰。兒童話劇《尋找爸爸毛澤東》、音樂兒童劇《二小放牛郎》、電影《尋找微塵》等紛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二小放牛郎》還獲得中國藝術最高獎“文華獎”。目前,青島共有22部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涉及話劇、京劇、小說、電影、音樂等多個藝術門類。

  青島還是全國聞名的 “天然攝影棚”。自1950年代起,大批影片來青拍攝,比如,1950年上影的《海上風暴》、1952年長影的《葡萄熟了的時候》、1956年長影的《古剎鐘聲》、1962年八一廠的《地雷戰》等。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來青拍攝的影視劇更是不勝枚舉。

  本土文學創作從經典走向繁盛

  在2010年底出版的《青島60年文學作品選》中,集中收錄了青島文學創作60年來248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從中可看出青島文學創作60年來的大體脈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批革命歷史題材的經典文學作品在青島應運而生,其中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馮德英的《苦菜花》、姜樹茂的《漁島怒潮》等作品產生了遍及全國的影響力。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舊是電影和舞臺等不同藝術門類二次創作的源泉。

  改革開放后,青島文學創作進入繁盛期。以耿林莽、尤鳳偉、紀宇等為代表的青島作家群逐漸在全國嶄露頭角。新世紀以來,青島又涌現出了楊志軍、連諫等中青年作家群體,他們創作了大量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市場效應的力作。這一時期,青島詩歌創作群體和女性作家群體也在國內聲名鵲起。過去5年間,一大批青島文學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泰山文藝獎”、“齊魯文學獎”,青島文學創作呈現出多元與繁榮的局面。

  群眾文化事業走在全國前列

  上世紀80年代末,青島初步形成了市群藝館、區文化館、鄉(鎮)文化中心三級群眾文化網絡,文化藝術專業人員從解放初期400人發展到3000人左右,迅速壯大的文化隊伍為群眾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軟件”基礎。

  進入21世紀,我市群眾文化硬件設施建設發生質的飛躍。2002年以來,市政府投資26億元興建或改擴建了青島大劇院、人民會堂、青島音樂廳、青島大學音樂廳、市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市博物館、市美術館、匯泉影城、中國電影院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并投資對全市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進行升級改造。2005年至2007年,市財政累計投資3.4億元,改擴建167處街道社區文化中心、84處鎮綜合文化站和3600處村文化活動室。2008年,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村村有文化活動室”,并在全國首創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管理系統和全功能文化共享機制,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2707個,文化共享工程“五連線”模式成為全國范本。

  隨著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精神大餐”也擺到了城鄉居民家門口。目前我市文化部門年均組織文化活動2萬余項,已形成了貫穿全年的常態演出季。群眾演出隊伍已達7600余支,群眾自編自導、自排自演成為參與文化活動的主要方式。

  青島文化品牌蜚聲四海

  進入21世紀,市政府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先后提出打造“音樂之島”、“影視之城”城市文化品牌的目標。

  目前,已有三項小提琴賽事永久落戶青島——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島)、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和全國小提琴考級優秀選手大賽,青島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音樂比賽和交流基地。而每年舉辦的國際音樂大師班、青島音樂節以及名目繁多的演出季為城市營造了濃厚的音樂氛圍。與此同時,一支新興的專業藝術院團——青島交響樂團迅速發展壯大,僅僅4年時間就已成為國內外交響樂舞臺上一支耀眼力量。

  “影視之城”也率先在青島開發區現雛形。在這里,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永久落戶;在這里,中國國產電影交易會為國產電影發行放映開辟新的渠道;在這里,鳳凰島影視傳媒基地正加緊建設。2009年9月10日至13日,第十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在鳳凰島成功舉辦。

  另外,各區市推出的特色節慶文化活動已成為挖掘整合區域特色資源的重要力量。市南海洋節、市北元宵蘿卜會、四方海云庵糖球會、李滄民俗文化節、開發區金沙灘文化旅游節、嶗山旅游文化節、膠州秧歌會、即墨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膠南瑯琊文化節、平度大澤山葡萄節、萊西月湖文化藝術節等正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

  文化創意產業現聚集效應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設納入到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一系列文化發展舉措,其中尤以《青島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08-2012)》、《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最為引人注目,這些政策進一步明確了青島發展文化產業的目標和方向。

  截至目前,青島累計開工建設大型文化產業項目320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21個,成為青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青島市南軟件園、“創意100”產業園、1919創意產業園、嶗山動漫產業園、鳳凰島影視傳媒基地、膠南達尼畫家村、即墨包裝印刷基地等一批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和區域影響力的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同時,青島文化街、青島啤酒街、婚紗攝影街、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北仲路體育街、浮山所1388文化街和青島天幕城等特色文化街區,也走出了一條以特色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數字顯示,2008年,青島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222.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5%,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青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招远市| 西乡县| 青铜峡市| 灌云县| 安化县| 福清市| 开化县| 文昌市| 石狮市| 万山特区| 天祝| 邯郸市| 阜南县| 宜良县| 六枝特区| 贵阳市| 曲沃县| 黄石市| 邮箱| 古田县| 辛集市| 云霄县| 巧家县| 唐海县| 高邑县| 怀化市| 朔州市| 邓州市| 齐河县| 凤庆县| 温泉县| 连云港市| 景洪市| 新津县| 新河县| 类乌齐县| 禄劝| 钟山县| 东平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