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黎,一名女子推著推車走過法國人最常去的超市家樂福(Carrefour)。
位于巴黎13區的華人超市“陳氏商場”也是很受法國人歡迎的超市,眾多法國人來此購物。 從1906年開始,“商店周末不得開門營業”的制度就在法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法國人認為,周末休息是與生俱來的福利。然而,對于居住在巴黎13區的華人來說,周末卻是“賺錢黃金時間”,正好開門營業。多年以來,這兩套生活哲 4月底,法國勞動監察局發出通知,禁止華人商鋪在周日營業,否則要處以罰款。政府認為,這是為了保障雇工的權益,而華人則抱怨稱,他們“被禮拜”。當法國式人權觀遭遇中國式勤勞,這場文化沖突會如何收場? 突如其來的禁令 舉凡去過巴黎的人,都體會過“周日停業”的不便。 “請問在哪里可以找到一家開門的超市?” 3月份的一個周末,記者在巴黎街頭屢吃“閉門羹”,就連平日車水馬龍的香榭麗舍大街,也有眾多商店“閉門謝客”。 幸好,“別急,您到前面街區,那里有一家華人超市,叫G20。那家在周日也開著。”在一位好心路人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這家華人超市,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華人比較勤奮,他們周末也工作,”在超市購物的顧客艾米莉表示,“家里的奶酪吃完了,我可是跑了兩個街區找到這里來的。” “周日停業”也曾令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掃興。2009年,她在巴黎訪問期間想帶女兒去逛商場,卻找不到去處,尷尬的薩科齊只能親自調停,找了一家店為第一夫人“特別開張”。 但在巴黎13區,這種困擾并不存在,與法國人相反,13區華人店鋪一直保持著“周日營業”的傳統。 4月底的一個星期天,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旅法華人黃先生記得,當天,法國勞動、就業與衛生部下屬的“勞動監察局”監督員來13區調查,他們逐一走訪開門的店鋪,華商以為,這只是例行檢查。孰料第二個星期,開門的店鋪都收到一份通知函,信函中指出,“在最近的調查中發現你們商號周日營業,這是不合法的。”信件勒令商家從5月1日起,遵守“周日停業”的規定,同時警告稱,如不遵從法律,將面臨罰款。 根據法國法律,以銷售食品為主的商店,星期天只能開到下午1點。其他店鋪則必須整天關門,比如服裝店、家具店、超市等。而餐飲業是特殊行業,被允許保證職工權益的情況下(支付雙倍工資),周日可開業。但必須在星期一到星期六中找一天休息。 類似禁令不是第一次發,“很多人沒當一回事”,黃先生表示。 “向華人宣戰” 5月1日是周日,眾多商家“頂風作案”,照常開門營業。沒想到,政府這次動真格的了,幾天之后,多家商鋪收到了罰單,這才引起了13區整個華人群體的重視。“被處罰的多的是,”法國華裔互助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罰單金額根據各家商鋪的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你開了多長時間,你是多大的營業額,按百分比來處罰”。據稱,罰金從幾百到幾千歐元不等。 5月8日,下一個星期天,這次,華人商鋪基本選擇了“偃旗息鼓”,但“周日停業”引發的動蕩并未就此平息,原本平靜的華人圈也因這件事而喧囂起來。 “30多年來勞工部都不聞不問,怎么突然又開始管了?”大家議論紛紛。“民不舉,官不究,據說是有人向警方舉報了,政府必須要給出答復,”華裔互助會的工作人員表示。 《世界報》記者也向“勞動監察局”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對此,“勞動監察局”回應稱,“這只是對勞動法的正常檢查……而過去未予追究只是一種寬容。” 這個理由并不能讓《世界報》記者信服。他在文章中表示,“此舉不啻為向華人宣戰”。 禁令影響生活方式 對華人來說,禁令造成的影響立竿見影。 “對我們當然有影響,”13區華園酒家老板徐先生頗為憤慨。 華商的精明眾所周知。“大家覺得星期天利潤很高,其他地方都關門了,人們自然都到這來了,”徐先生表示。由于周日照常營業,13區吸引了眾多顧客和游客。其他區的居民,周末來購物的外省人,以及來巴黎旅游的游客,都慕名來到繁華的13區,逛中國超市、吃烤鴨、川菜,購買中國陶瓷、工藝品。 徐先生表示,華埠商人都很反感這一禁令。“店鋪下午關門,人們不出來了,每個周末晚上生意都很差。”他粗略估算一下,損失差不多是日營業額的30%。 黃先生也表示,食品超市,水果超市受影響尤其深,不僅營業額降低,一些超市甚至可能面臨裁員。 停業不僅影響商家,也影響了一批法國人的生活方式。居住在拉丁區的法國人何諾表示,他們經常在周末去13區購物。他是13區著名華人超市“陳氏”的常客。“這也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文化,”何諾表示。 黃先生表示,周日停業的規定并不是針對13區的華人,其他區一些店鋪也收到了通知,這是一項整體性的勞工整頓。 何諾表示,法律之所以規定商店“周日停業”,是從人權的角度考慮,保護雇工的權益。“這是逼老板給工人放假,”保護雇工周末的合法休息權。但法律也規定了一些例外,如餐飲業,這些例外的商鋪雖然可以開門營業,但必須支付員工雙倍薪水。 “法國也在改變” 法國“商店周日不開門”的規定最早可以追溯至舊約圣經中的“安息日”,人們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就認為,“周日是留給家庭及精神活動的日子”。最初的來源是,人們周日要去教堂做禮拜。 到1906年,這一規定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除去法律意義,何諾表示,這是法國保護家庭的一種手段。“星期天工作影響到了家庭團聚,家庭對社會很重要,這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是保證生活質量的方式。”相應的是,2009年一項民調顯示,75%的法國人不愿意周末工作。 隨著法國社會文化的變遷,不堪重負的“高福利”面臨改革號角,這一制度也呈現“松綁”之勢。比如,80年代,商鋪開門是嚴格禁止的,“但現在,法律規定的例外商鋪越來越多。”何諾表示。 2009年,總統薩科齊推動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周日工作法案,允許位于旅游地帶的商家周日營業。這算是為“周日開業”的呼聲打開了“第一道缺口”。 “影響是相互的,法國也在改變。”何諾表示。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顏穎顓 馮中豪 生活質量就是在一周內有一天,我們不是生產者,而是消費者。 ——法國議員 每家店都有自己的休息時間,有的在星期天,有的在星期一,何必非得限定?干脆規定星期天大家都不要吃飯好了。 ——華園酒家徐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