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記者黃玫、鄭曉奕)“奔月”大半年的嫦娥二號衛星6月9日從月球“逃逸”,一路奔向離地球更遠的深空。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看來,這次讓嫦娥二號“超期服役”進行拓展性探測試驗,將為探月工程后續任務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乃至深空探測奠定堅實的基礎。 想到今后一系列的航天任務,他深感中央企業肩上擔子不輕?!白鳛閲衅髽I的骨干,我們的事業事關國家安全、大國地位 在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號角吹響之前,國有企業統一由國家直接經營,集體經濟按“政企合一”的辦法管理,個體和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幾乎全部消失。 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首先取決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開始變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以“放權讓利”為中心,擴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經營自主權,國企改革邁開步伐。 “摸著石頭過河”的國企改革,最初的一塊石頭是“放權讓利”。為沖破“大鍋飯”的分配制度,1979年7月,國務院印發文件對擴權內容予以明確,在利潤分配上,給企業一定比例的利潤留成;在權力分配上,給企業一定的生產計劃、產品購銷、資金運用、干部任免、職工錄用等方面的權力。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搞活企業,特別是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是將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地分開,同時實施計劃體制、價格體制、國家機構和勞動工資制度的配套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