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隧道內兩側搪瓷鋼板 內飾 藍頂白墻海底遨游 青島膠州灣隧道穿越膠州灣灣口海底連接兩岸,隧道內部也設計成藍頂白墻,行車其中宛如海中穿行。 藍頂的處理顯示出大海的意境。藍色面漆為最外層,里層還有“別樣的精彩”。據了解,為了充分達到防火效果,拱面處理要包含三道工序,首道涂料噴涂后,要掛上纖維網進行保護,然后噴涂第二道涂料。防火涂料噴上后,通過格柵 藍頂下接白色搪瓷鋼板,藍白相間煞是好看。搪瓷鋼板3米多高,有四五厘米厚,既堅固又耐潮濕。因為具有搪瓷的亮度,顯得格外亮堂,卻不會造成反光耀眼的效果。其作用主要是保護隧道兩側內壁,同時也將內壁上的管線遮住,確保觀感。 在匝道與主隧匯合處,搪瓷鋼板變成了瓷磚壁畫,以抽象的形式表達青(島)黃(島)相接的意境。壁畫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提醒功能,提醒過往駕駛人主隧匝道將合流(分流),需提前做好準備。
![]() 隧道內的路面及液晶提示屏 路面 厚度誤差不超1毫米 青島膠州灣隧道有左右兩個行車隧道,每個行車隧道主隧路面寬度12米,三車道設計,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按國內最高標準設計施工。 隧道路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平坦,開車體驗,沒有絲毫的顛簸。這主要得益于嚴格的施工控制。隧道內路面施工有嚴格的標高控制,層層檢查,路面誤差不超過1毫米,攤鋪瀝青時,采用一體攤鋪法,3車道一次成型,保證平整度。 與一般的市政道路三層設計不同,隧道內路面為“混凝土+瀝青”兩層設計,仰拱之上為24厘米厚的混凝土基層,基層之上攤鋪10厘米厚的瀝青層。瀝青層“下6上4”分布:下部6毫米厚,由瀝青與第一節小拇指大小的石子混合而成,主要起到抗壓、防地質災害的作用;上部4厘米厚,由瀝青與更小一些的石子混合而成,主要起到防水、降噪,提高行車舒適度的作用。由于選用高質量瀝青,隧道內路面的磨阻系數更高,過往車輛的剎車性能也將有所提高,保證行車安全。 隧道內道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防火。由于隧道為封閉設計,發生火災時如地面道路燃燒將產生濃煙危及內部人員健康。隧道內瀝青路面采用阻燃設計,遇火不燃,保證快速施救。
![]() 隧道內的通風筒
![]() 隧道內的換風機 通風 智能風機自動開啟 青島膠州灣隧道深入海底,僅有兩端與外界相連,隧道內的空氣質量如何保證?這就需要軸流風機和射流風機發揮作用了。 軸流風機是“大家伙”。左右隧道各有一個風機房,里面各放著4臺軸流風機,隧道內的空氣新鮮全靠它們,工作起來它們將隧道內的廢氣吸入排出,再將外界的新鮮空氣運進隧道。 射流風機是個“小家伙”。它們懸掛在隧道頂部,起到電風扇的作用,將軸流風機運進的新鮮空氣均勻地吹到隧道的每一個角落。射流風機的另一個作用是消防,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射流風機啟動,引導煙霧沿隧道頂端排出,不會彌漫隧道內部。 兩種風機都是“聰明人”,它們會根據隧道內部情況自動決定工作狀況。午夜時分,隧道內車輛較少,兩種風機將選擇“休息”;上下班高峰期,隧道內車水馬龍,風機檢測到隧道內一氧化碳、煙塵等氣體濃度升高時將自動開啟,滿負荷運轉。
![]() 隧道內的逃生指示燈 消防 三步消防保隧道平安 青島膠州灣隧道作為密閉環境,建設時對消防的需求做了充分考量。 發生火災時,管理方將采用確認、自救和施救三步消防法。確認,發生火災時,隧道內的監測點會自動反應,管理方的顯示器上會自動放大全屏以供管理人員確定火災,駕駛人也可通過應急電話向管理方報告火情。自救,駕駛人可以依靠車載滅火器滅火,也可利用隧道內每隔50米安裝一個的泡沫消火栓和水槍消火栓滅火。施救,管理方確認火災后,將第一時間派出專業消防隊進行滅火。 火災發生時,前方車輛需要迅速駛離,后方車輛駕駛人要立即停車,必要時通過每隔750米一個的車行通道和每隔250米一個的人行通道迅速轉移至安全地帶。 由于阻燃瀝青和射流風機的作用,隧道內不會煙霧彌漫,將保證隧道內人員的安全。 救火水槍所流出的水不會積壓在隧道內部,將通過道路兩旁的管溝流到水槽,然后被抽出隧道。
![]() 緊急電話
![]() 隧道內廣播喇叭 通訊 三大移動運營商全覆蓋 青島膠州灣隧道在海底貫通膠州灣兩岸,最深處位于水下80米,通訊問題是關注焦點之一,海底能不能打電話? 據了解,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的手機信號都將覆蓋隧道。隧道通車以后,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在隧道中段打出海底電話,保證與路面電話一樣清晰。 在隧道中不僅能打電話還能聽廣播,而且在行車途中,駕駛人最好開著廣播,哪個頻道都沒有關系,因為遇到突發事件時,隧道管理方將通過全波段廣播向駕駛人通報情況。 除了移動通信,隧道內還每隔50米安裝了一個應急電話。出現緊急情況時,駕駛人只需按下電話按鈕就可以和管理中心通話,有什么異常情況可以及時溝通。 隧道內還安裝了多個攝像頭,除了測速還用于監控隧道內情況,可以說隧道內發生的一切都逃不過管理人員的眼睛。
![]() 入口處每邊是雙排燈廊 照明 一流LED可用3萬小時 青島膠州灣隧道內的照明可圈可點,燈光柔和又亮度十足。據了解,隧道內安裝了一萬多個國內一流的LED發光體,設計壽命達3萬小時。 隧道內燈光亮度按照“夏季陰天”標準設計,既保證了照明所需又充分考慮了節能環保需求。隧道兩端LED燈密度最大,燈光最強,每燈亮度達200瓦以上,向中間過渡時,燈光逐漸減弱,至隧道中段減為70瓦。此種設計充分考慮了駕駛人的視覺體驗。隧道兩端,涉及自然光亮,隧道內的燈光需要強烈,保證駕駛人適應。進入隧道3秒后 (行駛約100米),駕駛人已適應隧道內環境,燈光再按照百米標準逐漸減弱。出隧道時同理,燈光逐漸加強,保證駕車安全。 與一般的山體隧道有所區分,海底隧道內的海霧腐蝕性更加強烈。因此,安裝在隧道內的LED燈的密封性都是最高級別,保證LED燈不會因為海霧腐蝕減短使用壽命。(崔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