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師生在展示湘繡黨旗。當日,一幅長288厘米,寬192厘米的湘繡黨旗在位于湖南益陽市的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藝術學院繡制完成。這面巨幅黨旗從設計到封針歷時一個多月,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師生聯手采用傳統的平針繡法繡制而成,作為獻給黨的90歲生日的特殊禮物。(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許多海外政要、學者等各界人士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在社會建設領域取得的成就。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說,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所關注的,首先是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的綜合和可持續發展,這使她贏得了人民的信任。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經驗具有世界性意義,引起許多亞非拉進步人士的關注,也值得俄羅斯社會關注。
孟加拉國前陸軍參謀長馬赫布卜·拉赫曼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削減貧困方面的成果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中國政府通過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供免費義務教育以及促進就業等手段,在短短二三十年中將貧困人口從2億多減少到2000多萬。中國在減貧方面是全世界的表率。
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秘書長陳凱希說,中國共產黨推出的各項政策和措施都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優先解決與“人”有關的問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持中國社會的穩定和諧、各民族安定團結,這為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環境,這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所不能及的。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高級講師加里森·伊基亞拉說,中國共產黨在城市化管理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這包括保護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政策的出臺、對下崗失業人員予以政府津貼補助及醫療保障等,這些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的創新舉措。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總裁恩萬澤說,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成績顯著的重要原因是中國領導人重視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資。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學習中國不斷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的投資,特別注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且為農民積極創造市場。
烏克蘭-俄羅斯-中國合作中心負責人安德烈·戈連科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給了中國公民平等發展機會,并真正建立起了惠民的社會主義。在允許人們自由從事工作的同時,政府也保障國內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治安,這使公民更有發展的機會與空間。
華盛頓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吳惠秋說,中國共產黨注重法制建設,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注重依法行政、調解社會矛盾。同時,將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結合起來,共同促進社會管理,有助于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和民族素質,對社會長遠發展非常有利。此外,共產黨通過普及基礎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及加強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使全民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肯尼亞新聞與通信部常務秘書比坦格·恩德莫說,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執政以來,使國內文盲率大幅下降,中國廣大民眾現在可享有受教育、醫療、住房及社會服務等權利,而中國政府還在不斷加大對上述領域的投資。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為廣大人口實現了就業,這之中,女性近年來正日益在國家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
西班牙加利西亞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胡里奧·里奧斯說,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的幾十年里,中國社會經歷了一些挫折,但中國共產黨每次都能夠積極、靈活地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將國家的發展和復興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終作為主要戰略目標。這使得中國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斯洛伐克前駐華大使保倫說,他曾走訪過中國20多個省市,無論在哪里,都能聽到老百姓對改革開放政策發自內心的擁護、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滿足,都能看到政府各級官員為百姓謀福利而不辭辛勞,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中國政府倡導的“希望工程”、“母親水窖”等項目為貧困地區的人們送去了希望。他在中國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們對未來始終充滿的希望。
歐洲左翼政黨主席洛塔爾·比斯基對中國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非常贊同。他認為,90歲的中國共產黨依舊生機勃勃,因為她善于學習和把握自己的未來。“中共的未來就在于繼續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繼續保持經濟良好發展,繼續以人民福祉為準則進行各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