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2011年全省企業工資指導線。在招工難、“加薪”呼聲高漲的大環境下,江蘇今年明顯提高了企業工資漲幅:至少要漲6%。據悉,今年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3%-15%,企業工資增長下限為6%-8%,不設企業工資增長上限。 今年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3%-15% 記者了解到,我省自1996年建立工資指導線制度以來,除2009年外,每年發布全省工資指導線。 根據省人社廳與總工會、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工商業聯合會昨日共同發布的通知,今年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3%-15%,企業工資增長下限為6%-8%,不設企業工資增長上限。(記者獲悉,去年的基準線為10-12%,下限為4%-6%,同樣沒有設增長上限)。 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以在工資增長基準線或者以上確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和水平;不用說了,生產經營不穩定、經濟效益下降的企業,可以在工資增長下限或者以上確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和水平。實行計件、計時工資制的企業,可以參照工資指導線合理確定計件單價、計時工資標準等;因生產經營狀況執行工資增長下限有困難的企業呢? 按規定,要依法履行相應民主程序,應通過工資集體協商、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等形式,向職工和工會說明情況。 重點提高生產一線、低收入職工工資 政府每年發布工資指導線給企業漲工資定“計劃”,而很多一線職工工資多年不變也確是目前很多企業存在的怪現狀。工作年限在增加,工作經驗在增加,而工資卻始終低位徘徊。對于這種剛達到最低工資標準,但常年沒有增長的薪酬,人們稱之為“地板工資”。 今年,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我省要求,企業應重點提高生產一線職工(含勞務派遣職工)、低收入職工的工資水平,原則上一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不低于本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在工資結構上,要適度提高基本(崗位)工資在工資總額構成中的比重。在分配關系上,要合理確定經營管理人員與生產一線職工、勞動合同制職工與勞務派遣職工之間工資分配關系。 集體協商保障“加薪”成正常機制 如何讓加薪成為一種正常機制?一方面是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記者獲悉,今年我省將指導企業運用工資指導線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根據企業工資指導線要求,綜合考慮各種企業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人工成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地區、行業職工工資水平等因素,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科學合理確定工資分配制度、工資結構、工資水平、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準等。 不設工資增長上限,是希望進一步提高那些工資基數較低企業的薪金增長空間。那會不會被工資已經很高的壟斷行業“鉆空子”?從省內已經先期出臺工資指導線政策的城市來看,各地都做了很好的限制,比如南京今年首次對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資增幅進行控制,職工平均工資超過全市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其職工平均工資增長不應突破下限7%;職工平均工資介于全市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2倍至3倍(含3倍)之間的,其平均工資增長不應突破基準線14%。 今年各地還將加大監管力度,對職工工資增長緩慢、一線職工工資偏低、結構不合理的企業,尤其是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各級三方組織要采取多種方式,指導督促企業依法開展集體協商,合理確定職工工資增長幅度和工資水平,切實提高企業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工資水平。 今年我省將積極引導和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對未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地方工會或行業工會可發出特別提示函,或由人社部門發出行政建議書,加強指導和督促。據悉,我省計劃從2010年到2012年,用三年時間推動各類企業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機制。(記者 戚慶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