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昨日在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奔赴東太平洋執行為期47天的5000米級海上深潛試驗挑戰。 “蛟龍號”去年創下3759米潛水紀錄,中國成為全球第5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而備受國際關注。據介紹,中國“蛟龍號”各部件已達到7000米壓力考核。 “已經起航了,現在情況一切良好。 ”昨天下午,記者連線“蛟龍號”沖擊下潛5000米深度目標的專家陸會勝時得到如上信息。
◆◆◆蛟龍出海5000米海底探尋找寶藏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繼去年創下3759米的下潛深度紀錄后,今年將沖擊下潛5000米深度的目標,這是中國載人深潛從未觸及的全新紀錄,下潛能力達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中國深海活動能力覆蓋世界70%以上的洋底。今年5000米級海上試驗選擇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進行。
據了解,本次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承載一名潛航員和兩名科學家,將在5000左右深度超常環境下進行資源勘查、科學考察和其它深海特定作業。根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技術改進和海試實施方案,“蛟龍號”將開展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全面考核其在5000米水深的設計功能和性能,進一步鍛煉和培養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能力,為下一步開展設計深度指標的試驗和應用奠定基礎。
◆◆◆連線蛟龍情況良好全速駛向太平洋
昨天下午,記者連線隨“蛟龍號”出海的專家陸會勝時,他正在船艙內開會。陸會勝表示,向陽紅09船起航后,正按照既定路線航行,海上情況一切良好。相比2010年的3000米級海試,今年的海試任務將更具有挑戰性。首先是試驗海區距離中國大陸約1萬公里,船舶單程航行時間將達到半個月;其次,海區試驗環境復雜多變,凈海措施難以實施;第三5000米的下潛目標更是中國載人深潛從未觸及的全新紀錄。這些都將是對中國深海載人海試隊伍的新考驗。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設計深度最大為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先后進行了1000米級和3000米級海上試驗。
◆◆◆走近蛟龍“蛟龍號”母船平日停在青島
“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平時就停靠在青島前海碼頭,“向陽紅09”船實驗室主任馬波告訴記者,“向陽紅09”執行上次深潛任務結束后,就返回位于青島前海的母港,進行維修、保養和設備檢修。據介紹,經過這次全面改進,向陽紅09船將會更加適應下一階段5000米和7000米的載人深潛任務,“升級改造”的地方包括實驗室、甲板吊放回收系統、深海成像系統等。
由于這次海試的距離比較遠,為了節約時間,科考船經過改造提高了船速。據介紹,“向陽紅09”船經過30多年的工作,速度減慢至11節至12節,在這次檢修中將速度提高到15節(1節=1海里/時=1.852千米/時)。
昨日,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去年駕駛“蛟龍號”潛水器創造我國下潛深度3759米紀錄的兩名潛航員唐嘉陵和付文韜這次也隨船出征。作為中國首批潛航員面試的第一站,青島是他們“潛航夢”開始的地方;在成為第一批潛航學員后,“水下楊利偉”也在青島接受訓練,包括學習海洋生物、海洋地質等知識。
鰲山衛規劃建設中國深海基地
隨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不斷刷新下潛紀錄,深海開發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記者了解到,國家深海基地已經落戶青島。根據規劃,位于即墨鰲山衛的國家深海基地批準征地面積390畝,征用海域62.7公頃。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4.95億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24526平方米。第一期完成包括碼頭、廠房和實驗室等在內的基本設施建設,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第二期完成深海潛水器工作母船在內的全部基礎建設并投入業務化運行。據介紹,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包括不屬于任何國家管轄范圍的絕大部分國際海底區域和一部分國家管轄海域,深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稀有金屬和礦藏。專家表示,深海基地扎根青島后,將對青島市的海洋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記者 徐美中 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