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航員從青島出發
????“此次海試,潛航員是從青島隨試驗母船‘向陽紅09’號出發的。”北海分局潛航員管理辦公室主任吉國介紹說,為了與“蛟龍號”配合更默契,更好地完成各項深潛任務,此前,“蛟龍號”潛航員付文韜、唐嘉陵,在江蘇江陰進行了海試前的水池模擬測試。6月24日,深潛器母船“向陽紅09”號搭載深潛員從青島起航,然后赴江蘇無錫江陰搭載上“蛟龍號”深潛器,于7月1日起航赴太平洋海域進行5000米級海試。
????“我們期待著向更大深度挑戰。”兩名潛航員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的每一次海試都讓他們很難忘。為驗證潛水器性能,他們需要在水下連續工作9小時以上,在狹小的球體空間里,三個人 (兩名潛航員和一名科學家)要并排屈身抱膝坐著操控潛水器。每次下潛的前一天,他們都要調整飲食,將下潛過程中的排泄降到最低,雖然每人都兩瓶水,但大半天下來喝掉的只有兩口,只能潤一潤干得難受的喉嚨,為的是減少排泄。而由于海底無光,水越深水溫越低,隨著下潛深度增加,艙內溫度很快降低,從三十六七攝氏度很快降到十幾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艙內壓力也降低到900百帕左右,相當于登山運動員登上1500米的高度。出于安全考慮,艙內氧氣濃度一般低于正常水平的10%-20%,感覺下潛就好像是在登山,登得越高越冷,越高氧氣越稀薄,“但作為深海大洋的探索者,我們義無反顧”。
????“向陽紅09”助力深潛
????如果說潛航員是探索者,試驗母船“向陽紅09”號以及海洋環境參數監測人員就是保駕護航人。記者了解到,作為“蛟龍號”深潛器的試驗母船,“向陽紅09”船特別經過一番增改裝。“經過檢修和改裝,海試母船的性能更加完善了。”“向陽紅09”船實驗室主任馬波介紹說,由于這次海試的距離比較遠,“向陽紅09”經過改造提高了船速,同時改進了實驗室設備,增設了后甲板維修平臺,增加了8000米地質絞車,改進了通訊設備,使得船舶航行穩定性更高,潛水員與地面通訊更順暢,海底畫面成像也將更清晰。
????現場直播入海畫面
????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設計深度最大為7000米的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先后進行了1000米級和3000米級海上試驗。去年8月,“蛟龍號”潛水器在南海試驗海區成功下潛375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的紀錄,在國內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但由于當時的視頻資料有限,公眾只能通過電視屏幕看到“蛟龍號”將五星紅旗插在海底等幾個經典畫面。“蛟龍號”是如何下潛到海底的?又是如何在海底開展工作的?此外,“蛟龍號”的兩名潛航員付文韜、唐嘉陵曾在青島訓練過,不少島城市民更是關心他們在水下的情況。據了解,在5000米海試中,中央電視臺計劃現場直播“蛟龍入海”的精彩畫面,呈現更清晰、更詳實的海試盛況。 (記者 于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