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訊 環境優美,路面平整,門禁系統、太陽能照明系統一應俱全……走進位于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的敦化路21號——“海泊苑”小區,就像走進了一個現代化智能小區,完全想象不到這里曾是一個環境臟亂差、長期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這番“巨變”是全市大干200天市容環境整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的冰山一角。 全市市容環境十大整治行動打響后,12區市因地制宜,各個職能部門打出“組合拳”,出實招解難題,整治工作“多點開花”,在視覺污染、違法建筑、鐵路兩側整治、市政道路翻建、垃圾收運、建筑工地等城市管理的難點和頑疾整治方面可謂是“初戰告捷”。 以環衛設施改造為例,市內四區采取圍擋式、地埋式、景觀式以及退路進院等多種方式,改造垃圾桶,規范公廁管理服務,購買新型清潔設施,實施垃圾分類收運和密閉化作業,其中,市南完成近2000垃圾桶退路設置,市北建成了首個設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垃圾收集站“樣板站”。 備受關注的鐵路兩側環境也實現了 “改頭換面”的變化,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城陽等管轄區段的鐵路兩側的衛生死角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綠色景觀在孟莊路段、昌樂河段、德江路段、四流中路段等區域一線展開。 在此次整治行動中,不少區市將治水工程、道路綠化劃進重點責任項目。據了解,膠州計劃投入30億元加快城鄉河道整治,目前一期沿河21處地塊拆遷全部完成;膠南啟動對5條河道的治理,同時對河道兩側環境進行綜合“整容”。開發區投資3300萬元在老城區布綠,李滄、嶗山、城陽等對區域內的綠化布局進行整體性規劃,實施城市道路綠化工程,貫穿城鄉的道路正在變身為一條條“綠色廊道”。 從12區市200天環境整治攻堅戰的推進計劃看,此次行動不再局限在城市建成區,而是由 “表”及“里”,實施全域化戰略,直接覆蓋到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居民樓院、背街小巷和鎮村, 將文明創建向縱深推進。 截至目前,老樓院普遍存在的亂堆亂放、亂貼亂畫、門窗破損、樓梯扶手缺乏等問題正在全面解決,分布在老城區里的老樓院已開始舊貌換新顏,居民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變。據了解,各區市的樓院整治或基本過半或超計劃進程完成。其中,市北16個開放的居民小區實現封閉化管理,伊春路社區、春陽和諧大院等樓院封閉后全部達到最佳樓院標準;李滄已對大棗園、邢臺路等60多個居民樓院進行了綜合整治;四方的樓院路面硬化目前完成4萬平方米,拆違3.6萬平方米;城陽投資300萬元使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在環境整治中,鎮村是一個難點。據了解,膠州把城鄉垃圾統一清運處理作為城鄉環境整治的突破口,逐步推進“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城鄉垃圾清運處理模式。目前,該市18個鎮辦都有物業公司,200多個村莊實現物業化管理,45%的村莊實現垃圾統一清運處理。膠南則將環境整治和城鄉綠化工作同步推進,對鎮駐地和500個重點村莊實施綠化美化,做到鎮鎮有景觀街道、村村有護村林、有休閑娛樂場所。平度以城鄉環境衛生和容貌秩序為重點規劃區內村莊,即墨將在年底前建成30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150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村,萊西目前已在800多個村莊開展環境整治。 “從目前的成果看,此次行動‘重治標更重治本’,一些長效管理機制在各個區市積極探索,因此,一些遺留在城鄉的難點問題將就此得以解決。”有關負責人表示,活躍在社區、村莊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參與到整治行動中,形成了全民總動員扮靚美化家園的局面。 (本報記者) |
上一篇:鐵路兩側看風景,綠了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