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1年3月15日央視新聞頻道對河南“瘦肉精”事件進行報道以來,該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對國內肉制品加工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作為中國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雙匯率先于行業內改生豬“抽檢”為在線“逐頭檢測”,從源頭嚴把食品安全關。 雙匯調研:盧展工肯定雙匯應對工作 第九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開幕之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專程來到漯河雙匯集團總部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在調研過程中,盧展工對雙匯集團的應對和整改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在應對瘦肉精事件的過程中,雙匯集團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雙匯集團在應對和整改過程中的把握和處理是比較好的。好就好在不推諉、不埋怨、不氣餒。不推諉就是能夠正視自身問題、不推卸責任,不埋怨就是不埋怨別人、不怨天尤人,不氣餒就是遇到挫折不灰心喪氣、關鍵時刻能夠頂得住不懈怠。好就好在敢面對、敢揭短、敢擔當。敢面對就是敢于迎著問題上而不是繞著矛盾走,敢揭短就是有什么問題就主動查找什么問題、積極解決什么問題,敢擔當就是勇于改進工作、承擔社會責任。 雙匯:改“抽檢”為“逐頭檢測” 鑒于現行的行業檢驗標準的現狀,“瘦肉精”事件以來,雙匯集團在行業內率先要求全國所有工廠全部改生豬“抽檢”為“逐頭檢測”。 記者在雙匯生產車間看到,雙匯集團現在執行的措施包括兩道檢測,第一道按照國家農業部有關規定,按3%進行尿樣抽檢,每頭豬檢驗時都使用鹽酸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兩種試紙;第二道檢驗:在屠宰生產線上進行“逐頭檢驗”,如發現“瘦肉精”檢測呈陽性,再進行機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檢驗。如果生豬的膀胱里確實沒有尿液,就取肝樣,直接進行機器檢驗。 不計成本 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成本與安全”歷來是食品工程領域一道難以破解的謎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進階,甚至有專家一針見血的指出“安全的食品是需要成本代價的”。 的確如此,業內人士以“瘦肉精”事件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像雙匯這樣的企業,按目前每年屠宰3000萬頭生豬計算,每頭生豬檢測費用為10元,僅檢測費一項雙匯每年就要支出3億元。而這個數字如果放在國內普通的肉制品加工企業身上,也絕不是能夠輕易負擔得起的。 對此,雙匯集團為了確保食品安全,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在成本和安全這道選擇題上,雙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捍衛食品安全。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不計成本,不惜代價”,雙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毫無疑問,實施“瘦肉精”在線逐頭檢驗后,雙匯的產品將更加安全、放心。 |
上一篇:雙匯帶領中國肉制品行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