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青島社區醫院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稱,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青島的全科醫生目前處于什么水平?記者昨日采訪多個部門獲悉,盡管我市早在2000年就啟動了全科醫生培訓,目前已經培訓近2000人,然而真正能在社區醫院挑大梁的全科醫生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全科醫生,除了需要從大學到臨床的十幾年打磨外,還需要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從業經驗,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和學習精神,以及與居民的良好溝通能力,而且這才算是入門。荷蘭的全科醫生培訓就是如此,需要經過10年學習,至少能滿足轄區80%以上居民的常見病診察需求。
????11年培訓兩千社區醫生
????“青島從2000年開始啟動培訓社區全科醫生,目前已經培訓了14期,參加培訓的總人數近兩千人,通過率基本都超過了90%。”青島衛校是我市指定的 “全科醫師培訓基地”,該校成教科主任龐紅梅告訴記者,青島的社區全科醫生培訓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至2003年,青島衛校受市衛生局委托培訓全科醫生,共培訓5期,“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由市衛生局頒發。2003年全省統一培訓全科醫生,同時也增添了社區護士的培訓,至今已經培訓9期,全科醫生的培訓門檻也從“執業醫師”的職稱降低到了“助理醫師”,此前拿到合格證的醫生,又增加了“骨干培訓”課程,以提高技術水平。龐紅梅介紹,理論知識的培訓由衛校老師、市立醫院和海慈醫院的一線知名專家授課,操作課則到這兩家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保障了培訓質量。今年我市還將開展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在此前上學和工作的基礎上,再增加3-4年的“全科醫學”專業學習,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籌備中,尚未確定在哪家醫學院校或醫療機構開展。
????市南區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主任周芳亭介紹,她2007年曾參加衛生局的全科醫生培訓,半年時間里每周要去上課,由省里組織統一考試,內外婦兒、社區公共衛生都要學習,“學習后感覺收獲很大,對各科都有了更微觀的認識,之后還被安排到市立醫院實習。”周主任告訴記者,去年單位又派出兩名護士去培訓了6個月,全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培訓,讓工作人員的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尤其對病情復雜的家庭病床患者,服務時可不用分科,派人上門服務更容易安排。 退休醫生不等于“全科” “社區醫院很喜歡返聘退休醫生,因為從醫經驗豐富,有一定的威信,但老醫生并非是全科醫生,很難應對社區醫院的復雜需求。”四方區新惠康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表示,服務站目前有4名社區全科醫生,而且都很年輕,入戶調查、看病、送藥都很積極,頭疼腦熱、換藥、慢性病都能治療,這幾名全科醫生不僅接受過衛生局培訓,還曾經在大醫院各科室輪轉過,在實際操作上都是熟手,否則根本不會得到周邊居民的認同。
????不少社區醫院經常打出某退休醫生的牌子吸引居民就診,但這些老醫生多數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但并非能治療各專業的疾病,“有的醫生退休前接受過培訓,是全科醫生,但退休后就不能再參加培訓了,而且返聘的退休醫生多數是大醫院的,根本不參與全科醫生的培訓。”市南區一家社區醫院負責人表示,退休醫生并不等于全科醫生,但在自己的領域會有很豐富的經驗。
????全科醫生有助“分級診療”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 《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將大力推行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系。建立分級診療模式,實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將醫療衛生服務責任落實到醫生個人。在培養制度上,《指導意見》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可以實行“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根據規劃,全科醫生將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做居民健康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