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根據現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責任主體面臨最高20萬元的行政執法處罰以及生態索賠的說法,7月8日上午,剛剛趕到北京的著名海洋專家、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王詩成說,“(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對山東生態影響非常大,山東將與相關方面進行溝通,國家可委托山東對責任方提出生態損害賠償。”
休漁期的擔憂
8日8時,記者來到蓬萊市登州鎮林各莊村周邊海域,未見油花漂浮。“大欽島(屬于長島縣)距離漏油點有32海里,而蓬萊市距離漏油點有50多海里,最近的地方也有42海里。媒體報道大欽島與長島縣發現貝類死亡現象可能與距離漏油點較近有關系。”蓬萊市海洋監察大隊大隊長王少政說。
“貝類養殖對環境要求很嚴格,如果海洋水質發生變化,最先死亡的是貝類。”煙臺市政府一位不想具名的人士說,現在正是禁漁期,是魚類生長繁殖的重要時期,估計漏油事故對魚類的影響會比較大。“現在長島失海情況非常嚴重,與溢油損害很有關系。” 當地政府一位官員說,這不是長島首次發生溢油事故,近幾年已經發生了3起。
“山東規定”出擊
7月6日,距離6月4日渤海溢油事故發生已有一個月時間,溢油油田的作業方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才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就該事件向公眾致歉。中海油作為康菲中國的合作方出席了這次新聞發布會,并首次表態將承擔經濟責任。
對于責任事故的認定,長期從事海洋保護工作的王詩成對記者所指的“山東規定”,就是去年山東省財政廳、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發布的《山東省海洋生態損害賠償費和損失補償費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這在全國尚屬首創。據《辦法》規定,如果造成50公頃用海生態損害,應當繳納1000萬元海洋生態損失補償費;如果造成1000公頃用海生態損害,則應當繳納2億元損失補償費;污染范圍較廣、直接經濟損失額在1000萬元以上及涉外污染等重大事故,由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直接處置并索賠……
“國家并未出臺有關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補償的法律。鑒于管轄權的問題,對于漁業索賠,山東省自己可以提出賠償;但對于生態索賠,則需要由國家委托山東方面打官司。”王詩成認為此次漏油事故的第一賠償責任方應該是康菲公司。
(據《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