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報訊 “來打了個吊瓶,除了藥費和材料費,我只花了4塊錢,吹著空調還有電視看。”昨天下午,在中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吊瓶的市民翟紅菊說。據了解,根據我省最新規定,基層醫療機構將把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和藥事服務費合并為“一般診療費”,每人次標準不得超過10元,還要有80%的醫保報銷,記者調查發現,我市雖尚未出臺相應規定,但現行的收費標準僅為1-2元。 一般診療費也可報銷 按照我 “掛號費、診查費和藥事服務費本來就不收,只收點注射費,最低1元,最高2元。”九醫緯五路社區衛生服務站主任王宏力介紹,雖然還沒有明確要求按照新制度實行,但現在的收費標準也很低,就算如果以后執行10元標準,按照醫保報銷的結果,居民也只是拿2元。記者還從嶗山區衛生局了解到,該區的社區醫院都有新農合報銷,這筆費用基本是實報實銷,病人一分錢也不用花。 若不打針只需付藥錢 “繳費前醫生都給說清楚了,除了兩次輸液的藥錢外,其它只花了8.2元,而且是兩次輸液的費用。”57歲的翟紅菊說,她患有靜脈曲張,經常需要吃藥和輸液,而這8.2元的“輸液費”,是兩次打吊瓶的費用,平均到一次僅有4.1元,中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其中2元是靜脈注射費,1.1元是輸液管費用,1元是推藥進吊瓶的一次性針管費用。 記者采訪衛生部門了解到,新政策省里剛制定,我市尚未出臺相應的政策。而記者調查多家社區醫院了解到,市民去看病與大醫院收掛號費和診查費不同,直接找醫生看病即可,如果不打針,只需要花藥錢,而人多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協助排隊分流,不會以掛號單作為排隊依據。而藥事服務費這項費用,各社區醫院從來都沒設立過,以后也不會再單獨設立收費項目。 收費標準不會“一刀切” 如果設立“一般診療費”,會不會產生各類病人收費“一刀切”的后果?豈不是意味著不輸液的人員也要交輸液費?按照我省的新規定,根據患者就診項目的不同,可將一般診療費區分為中醫和西醫、注射型與非注射型分別核定。對需輸液的患者,一般診療費的制定也將嚴格核定治療療程服務費用,療程內復診的,不得再收取一般診療費。 雖然一般診療費收費標準最高定為10元/人次,但具體標準由各市物價局會同市衛生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當地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基金和新農合基金支付比例確定。基金支付比例較低的地方,一般診療費標準也將從低核定,最終個人支付部分不得超過2元/人次。(記者 陳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