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島一老人登山時身亡 一名年過六旬的老人攀登浮山失蹤,昨天上午8時,由青島市紅十字會應急搜救志愿隊和藍天救援隊以及嶗山公安分局民警組成的上百人的搜救隊伍兵分三路上山展開搜救。4個多小時后,老人的遺體在浮山順風口一處懸崖下被發現。為了將老人的遺體運下山,搜救隊伍排成人墻傳遞,用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終于將老人的遺體運下山。老人的兒子和弟弟當場泣不成聲。這是今年我市發生的第二起老人上 懸崖下發現老人遺體 民警連夜登山搜救 7月21日晚10時15分,嶗山分局指揮中心接到了轄區居民曹某的妻子報警,稱曹某當日晨6時離開家后前往浮山登山,這么晚了還沒回來,妻子擔心他發生危險。 指揮中心民警詳細詢問了曹某的登山路線后,立即指令中韓派出所民警前往浮山展開搜救。同時,分局指揮中心將情況通報了嶗山區政府應急辦公室和浮山管理處要求協助搜救。接到出警指令,中韓派出所立即組織民警帶領聯防隊員6人分成兩組,由魯信長春小區西南側和勁松三路南側山路上山,搜救人員沿途不斷發出呼叫聲和閃爍手電,期望發現曹某行蹤。但至次日凌晨3時,兩路搜救民警到達浮山“簸箕口”會合后仍沒有找到人。民警決定暫時返回補給。 三支隊伍聯合搜救 昨天上午,嶗山警方再次增加警力,調動中韓派出所民警、治安特勤大隊特勤隊員40余人前往浮山展開搜救。與此同時,老人的兒子也與青島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系。 上午9時,市紅十字會的應急搜救志愿隊和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也分頭趕往浮山。搜救民警仍然沿著老人爬山的路線沿浮山后出發;應急搜救志愿隊的6名隊員則從青大三路出發向浮山小廟的位置攀爬;藍天救援隊的18名隊員則沿著浮山后的另一條上山路攀登。到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跟隨應急搜救志愿隊抵達浮山小廟的位置,并在浮山山頂的順風口與藍天救援隊會合。 在救援隊會合后,一名失蹤老人的驢友向大家講述了最后一次見到老人的時間。“前天上午8點,我最后一次看到他是在順風口,當時他隨身帶著一個袋子,里面裝的是采摘的黃花菜,我和他聊了幾句后,他就沿著順風口向西走了。”按照這名驢友提供的線索,救援隊分為兩人一組,沿著順風口向東西兩個方向展開搜索。 懸崖下面發現老人 上午11時許,一名驢友指著順風口以東約10米下方的懸崖處突然大喊了起來:“找到了!找到了!”記者趕過去看到,老人位于懸崖下的一處山澗內,山澗里除了石頭還是石頭,老人的身體呈蜷縮狀,已經沒有任何反應。救援隊迅速組織隊員向下攀爬,同時另一部分隊員繞到懸崖下。 “老人的頭部、身上、胳膊上、腿上都是血,已經沒有了呼吸。”藍天救援隊的李隊長趕到現場發現老人已經去世,而且老人頭部和頸部連接處有明顯錯位,懷疑頸椎已經摔斷。到達現場的老人的弟弟跪在地上痛哭,老人的兒子也眼含熱淚。 排成人墻送老人下山 經警方確認死亡后,大家開始著手把老人的遺體運下山。救援人員首先用錫紙包裹住老人,并把老人固定到擔架上,但由于沒有山路,救援人員無法抬著老人的遺體下山。經過討論,救援隊和民警沿著山澗排成人墻,徒手傳遞擔架。前面的人穿插到后面,滾動接替正在抬擔架的救援人員。 救援隊員都是汗如雨下,在走了近兩公里的山路后,直到下午1時30分許,老人的遺體終于被抬下山。此時,老人的兒子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坐在地上大哭。 驢友難過得說不出話 在救援過程中,經常和老人一起登山的3名驢友一直參與搜救,他們都已年過五旬。老人的遺體找到后,他們仍不愿離開。“我和老曹同事已經39年了,他怎么說沒就沒了。”一名驢友告訴記者,他們4個人喜歡一起爬浮山,已經爬了10多年了,從來沒出現過這種問題。“他看樣子是想摘黃花菜,他都已經訂了24號去張家界的票了……”最先發現老曹的老人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老人墜落的位置距離崖頂約有40多米,坡度超過70度。老人身上多處有傷,我估計老人是意外失足從懸崖下墜落的,身體與懸崖兩側的石頭發生碰撞,頸椎也在墜落過程中受傷,最終導致不治。”藍天救援隊的李隊長告訴記者,他們在老人出事的懸崖上找到了一個裝著黃花菜的袋子,懸崖下就有很多黃花菜,老人可能是到懸崖下摘黃花菜時失足的。(記者 原野) 【提醒】 安全放在第一位 怎樣登山才能安全?江明告訴記者,一句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這用在登山被困上也有相似之處。“不要感覺爬了10多年了,也不要感覺自己身體健康,體力好,就輕視大意,在山上行走,只要一腳就有可能摔下山。”江明提醒市民,登山時一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作為重中之重。 此外,市民登山時,應帶好一些應急物品,比如必不可缺的水、食物、手機、急救藥品等等。如果是經常爬山的老人則要注意保持體力,不要過度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