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要內容:一向頗為神秘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干部選撥,近年來逐漸向公眾敞開大門。公選有10項程序,包括發布公告、網上報名、資格初審、筆試、資格復審、履歷業績評價、面試、領導干部能力測試、體檢、考察任用。 7時40分許,待考生離開三樓休息室,考官們也來到這里現場確定監考哪個考場。而據介紹,這些考官均有豐富的領導經驗,且多次參加面試工作。 8時整考試開始后,記者們回到新聞采訪室。
8時20分,工作人員引領記者采訪領導干部能力測試現場。領導能力測試采用中央組織部領導干部考試與測評中心開發的系統,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以領導干部的不同工作情景案例為測評內容,綜合測試應試人員的實際領導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測試結束后,計算機系統自動給出每位考生的成績。但由于涉密沒有公開試題。 9時許,記者跟隨三位巡視監督員開始巡視考場,為不影響考生考試,我們進入了其中一個面試考官室。從放置的電視中,可以清除地看到5位考生正在激烈地進行討論,考生的一舉一行都在考官的視野之中。 巡視監督員、山東省黨代會代表于曉晴表示,考場中懸掛條幅上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第一個詞“民主”引發了思考。 “這體現了共產黨吏治上的民主。民主需要制度來體現,這次公開選撥組織非常嚴謹,其程序是正當公正的,而嚴謹公正的程序讓我對實體公正有信心。”于曉晴說。 據介紹,2008年,山東省曾面向全國考選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但2011年6月份面向全國考選省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副廳級領導干部在山東省還是第一次。 一些學者認為,這樣的選拔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界限,擴大了選人視野,有利于將優秀人才納入管理領域。 山東省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志表示,公開選拔是選賢任能的重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干部,綜合素質比較好,社會公信度也比較高。山東省希望通過這一方式,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補充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領導人才,為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保證。 據了解,這次公選實行全程公開。從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到考察、任用等各個環節的情況和信息,凡屬不保密的信息,都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對外公布,使社會各界了解考選進展。 公開源于自信。于曉晴說,隨著執政自信的提升,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不含糊,敢于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舉行公選,就要選擇最好的,而且選上了誰就是誰。 巡視監督員、來自企業的山東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寧長軍說,這次公選為政府選撥優秀管理干部的方式,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作為社會細胞的企業,需要良好的發展空間,因此選撥德才兼備的干部也有利于企業發展。新華網山東頻道7月22日電(記者 吳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