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青島市農產品出口38.69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30.4%,占全市出口總額的11.6%。其中,蔬菜出口8.05億美元;花生出口2.11億美元;辣椒干出口0.48億美元。從數字上看,農產品出口量較大;但從出口方式上看,不乏為國外客戶“貼牌生產”的現象。近日,記者趕赴馬鈴薯、辣椒、花生出口集散地,分別對這幾種農產品的出口進行了采訪。 馬鈴薯: 出口幾乎全部是貼牌 膠州市 在這么好的出口條件下,再做貼牌銷售實在可惜。但幾乎所有的馬鈴薯出口都是在做貼牌貿易。 在膠西鎮,馬鈴薯出口的形式之一是沒有成立公司,但為公司做分裝。青島春滿園馬鈴薯合作社就是這種類型。宋戈莊村支部書記、合作社社長宋同武告訴記者,他之所以不成立公司,是感覺成立公司后賬務、管理、人力資源等一系列的工作比較麻煩,而目前這樣做要省心省事些;況且他比成立公司少賺的一塊利潤,只不過是農副產品、保鮮菜5%出口退稅的部分。 另一種形式就是成立公司,青島佳園利爾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王福海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要把馬鈴薯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迪拜、泰國、印尼、科威特等國家,去年銷量達1萬多噸。公司沒有為馬鈴薯注冊商標,因為國外不認可,他所做的就是把馬鈴薯分揀后,裝入國外要求的包裝箱,再運往海關出口。 還有一種形式,是公司注冊了馬鈴薯的商標,但在出口時并不使用自有品牌,而是把自有品牌作為開拓國內市場的法寶。據膠西鎮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王玉鵬介紹,目前,為馬鈴薯申請了商標的企業只有2家,但出口時大多不用自有商標;自有商標往往是在國內做禮盒銷售時使用,這樣附加值要大些。 據介紹,也有企業打算在膠西鎮加工生產土豆泥,運往日本,但仍脫不了“貼牌”的命運。 辣椒: 自有商標有待“走出去” 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于家村是全國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共有辣椒加工企業127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2010年辣椒市場年交易額達50億元,企業年銷售收入70億元。全國18個省、區、市均有辣椒經紀人長年駐扎,生產旺季平均每天交易額達到 1200多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份額占全國辣椒貿易總量的73%。據介紹,目前,該市10多家從事辣椒貿易的企業獲得了自主進出口經營權。 青島柏蘭食品有限公司是膠州市辣椒協會的會長單位,該公司從事辣椒出口貿易已有20多年,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像柏蘭這么成規模的企業,在向國外出口辣椒制品時,也會有貼牌生產的份額。據該公司經理助理王欣介紹,農副產品不像奢侈品,附加值高,像整椒、辣椒醬等半成品出口的利潤約在5%左右,雖然貼牌出口,貿易公司會賺取3%-5%的利潤,但是要在國外市場打自有品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有的國家要求在當地注冊商標,另一方面,開發市場、宣傳、維權等一系列的工作也有待時日展開。 對于高端產品而言,自有品牌出口的道路要走得平坦些。青大物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辣椒色素等高端產品,以辣椒堿為例,目前的價格是每公斤十萬美元,去年該公司出口額2000多萬元,占整個銷售額的60%。據研發經理荊仕聰介紹,企業出口主要是面向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對企業而言,目前的困擾是產能過低,產品供不應求,今年公司追加了1000多萬元,用于擴大產能。 據介紹,辣椒產品的出口,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規模,要有自己的檢測中心,才能嚴把質量關,符合進口國家的要求,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對中小型企業而言不是個小數目,可喜的是,膠州市依托五大企業建成了三大出口基地服務平臺,可以為出口基地的企業提供農產品的檢驗入庫、庫管、國內外物流等多項技術服務,在不追加投資的情況下將帶動更多的企業進入到出口貿易中來。 據膠州市商務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市一直在積極引導企業和協會建立品牌意識,爭取用自有品牌贏得國外市場。 花生: 本地出口企業尚待開發 平度市蓼蘭鎮何家店花生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之一,常年交易量約15-18萬噸,其中出口花生量約占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花生交易量6.5萬噸,交易額達9億多元,今年全年交易額有望達23億元。自2003年以來,俄羅斯吉興、韓國舒剌、臺灣洪明、禹通一些比較大的花生深加工企業先后在市場上落戶。目前,該市場已由最初的原料型向加工型轉變,花生加工也由最初的脫殼、篩選加工轉向深加工,年深加工能力達2萬噸。產品直接出口捷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但是規模這么大的花生出口集散地還沒有一家本地企業從事花生出口貿易。 蓼蘭鎮經貿辦楊海玉主任介紹,目前花生批發市場周圍的合作社多是在做花生的簡單粗加工——篩選、入庫、批發,市場周圍沒有較大的業主,家家小作坊,既是倉庫,又是居家。 何家店花生市場供銷合作社社長何洪朋告訴記者,目前1斤花生的利潤大約五六分錢,批發1噸花生的純利潤也就幾十元,像現在花生價格漲到1公斤14元左右,本應是盈利高峰,但是社員手里沒有貨了,原因在于出于市場預期難料的考慮,何家店花生批發市場并無冷風庫,批發商戶也多沒有存冷風庫的習慣。“實際上,我們也想自己做出口貿易,魯花11是中國最好的花生品種,國外也認可。但我們個人或者合作社很難做成花生出口貿易,花生出口一般是深加工,制約因素很多:衛生標準、生產規模、質檢手段等一系列的條件都需具備。” 據了解,下一步,蓼蘭鎮計劃建立綜合市場,實現電子交易、黃曲霉素等相關指標檢測、產品展示、融資與交易等貿易平臺,屆時困擾商戶出口花生的部分問題將有望解決,本地企業出口花生制品或許指日可待。 在采訪中,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農副產品貼牌出口影響了企業做大做強;但是以自有品牌打天下時國際認證費用、宣傳費用確實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步伐;加之農副產品價格行情周期性波動,使得企業追求短期效益,以迅速回籠資金為目的;此外,相關政策、信息披露的相對滯后,也影響了企業國際化進程,提升企業國際化水平還需從相關制度上加以改善。(劉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