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早,一夜的細雨讓嶺上溝下的莊稼和野草更加鮮綠,18歲的女孩秦玉斐疲憊地走在回鄉的路上。她的家在膠州市九龍鎮皂戶屯,一個只有三四十戶人家的貧困小山村。在膠州城里的冷凍車間里,她已經沒白沒黑地干了兩個多星期了。兩天前父親捎來了信:家里收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時秦玉斐正在冷庫的生產線上,手指被堅硬的冰茬子割開了一道道血口子。但錄取通知書的到來,讓她暫時忘記了勞累和疼痛 家門前正在悠閑吃草的小牛犢已經四個月大了,秦玉斐停住腳步,伸手摸了小牛犢的頭,小牛則親昵地伸出舌頭舔她的手,想到兩天后父親就要把它賣掉給自己湊學費,小姑娘的眼里充滿了淚水…… 放牛嫚高考中了狀元 “老秦家那個二?,就是經常在坡里放牛的那個,今年高考考了全膠州市第一名!”“那個?從小學習就好,她考了第一?唉,她那個家庭!”……高考成績公布的第二天,膠州一中學生秦玉斐高考考了651分、成為今年膠州“高考文科狀元”的喜訊已在膠州市九龍鎮傳開了,鄉親們高興和羨慕的同時,也為小姑娘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在皂戶屯這個區區一兩百人的貧困小山村里,秦玉斐的家庭特殊得人人皆知。她的家庭特別大,一般農村家庭都是一家三口或四口人,而她一家上下共有七口人,其中奶奶、大爺和兩個叔叔都是智障,大爺和兩個叔叔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也40歲了,一直沒有成家,所有的事都得靠秦玉斐的父母來操勞。從秦玉斐記事起至今,奶奶、大爺和兩個叔叔一直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外人看來,和這么多不正常的人住在一起挺難受的,而在秦玉斐看來,這些人都是自己最親的親人,長大了的她要幫父母分擔身上沉重的負擔。 饅頭就咸菜每天只花五塊錢 秦玉斐從剛進膠州一中的第十三名,到今年高考的膠州市文科狀元,在這其中付出了多少,只有秦玉斐自己知道。三年高中秦玉斐從沒有坐在食堂里吃過一次飯。她總是用飯盒在食堂打一點饅頭或米飯帶回宿舍,就著從家里帶的咸菜吃。秦玉斐說這樣一頓飯不超過兩三塊錢,全天的生活費也只有五六塊錢。 雖然家境特殊、生活清苦,但天生愛笑性格溫和的秦玉斐和同學、老師的關系非常融洽,常常被同學們呢稱為“斐姐”。膠州一中的老師告訴記者,之所以有如此雅號,并非秦玉斐的年齡比其他同學大,而是因為她家境貧寒,而學習成績又特別拔尖,大家都很佩服她;同學中如果誰有不大懂的問題,秦玉斐總會主動伸出援手,從來不怕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 高中三年中,作為優秀生,秦玉斐每年都能領到膠州一中的獎學金,她每年的學費也都是學校給減免的,老師們還不斷地給她湊些生活費,這也給家庭減輕了不少負擔。秦玉斐說,暑假農忙時天天干農活,老師留的作業經常完不成,了解情況的老師們都能通融一下,可有些老師要求嚴格,只能在開學前提前返校一天熬通宵補作業。 冷庫打工還做家教掙學費 高考結束后,秦玉斐托同學的父母在膠州城里一家食品廠給自己找了份臨時工。每天凌晨起,在近零下20攝氏度的食品廠冷庫里,秦玉斐戴著口罩,全身上下套著防菌衛生服站在流水線旁,只有兩只眼睛露在外面。她不停地抓起帶著碎冰碴的魚,然后擺放在商品盒里,一天下來就是13個小時,雙手的指甲蓋都已經磨出了肉。這一星期秦玉斐輪到上夜班,從下午5點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點,腿酸疼得感覺要站不住了。下班后,疲憊的秦玉斐從廠子里出來,到附近的一家網吧查到自己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錄取。欣喜之余,小姑娘的心里又平添了幾分沉重。她很想把被人大錄取的喜訊打個電話告訴父母,可是她猶豫了:大學學費加生活費至少要七八千元,家里又要賣牛賣羊賣糧食了。 報完高考志愿的第六天,秦玉斐就打包被褥,帶著幾件換洗的衣服和幾本書到膠州市一家食品廠打短工。 “爸媽說這些年我已經受了很多苦了,上大學前就休息一個月吧,可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又去挨家挨戶地借錢吧!”秦玉斐堅持自己打工賺錢,雖然自己考上了名牌大學,可她永遠不會面對著累死累活的父母而無動于衷。 一星期夜班,又一星期白班,每天40塊錢的工錢。一天工作13個小時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來,但是秦玉斐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她說這工作是 “托人”找的。昨天記者見到秦玉斐的時候,她又給自己加了另一份工作:為9個高二學生指導數學。 賣牛羊賣糧食供女兒上學 秦玉斐父母在家務農,6畝地收成頂多賣三四千元,51歲的父親秦洪和農閑時到城里建筑工隊上搬磚、抹灰干些出力的活。但由于家口大、負擔重,兩口子拼了命地干,一家人的生活仍十分艱難。從秦玉斐上初中開始,家里有牛犢、羊羔時,還可以賣了錢湊學費。上大學一年5000元的學費,800元的住宿費,這個數字已經遠遠高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我給孩子說,有什么困難別憋在心里,有爹媽擔著呢。 ”秦玉斐的母親是一個樂觀的人,苦累酸楚都在心里,笑容卻天天掛在臉上。她說秦玉斐從八九歲就跟著父母下地干活,累了母女倆就聊聊天,心里有什么小秘密女兒總會告訴媽媽,一旁的爸爸也會聽得有滋有味。臨近開學了,熱心的鄉鄰們很為秦家擔憂,私下里他們甚至說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小嫚以后找對象麻煩。但一向堅韌樂觀的秦玉斐卻對未來充滿希望:“家庭和父母是無法選擇的,現實也是無法選擇的,但我可以選擇未來。 ” 新聞 鏈接 我們一起為優秀貧困生圓夢 資助熱線13405323456今起開通 當你收到紅彤彤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和全家一起慶祝的時候;當你和全家一起,正在為即將上大學的孩子討論該買什么牌子的筆記本電腦或數碼照相機的時候;當你工作之余不經意間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美好大學生活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還有多少貧困家庭的考生為了沉重的學費在發愁,在奔波,在暗自垂淚! 從今日起,由本報和青島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我的大學我的夢·2011助困行動”正式啟動。連日來,本報記者奔波在島城的大街小巷、農村的田間地頭,尋訪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貧困大學生目前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喜樂哀愁,并向社會發起捐助行動,希望熱心市民、單位和企業,加入到 “助困行動”中來,幫助這些貧困大學新生圓夢。從今天開始,本報將陸續推出有關貧困大學新生的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