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天帶友人一起到海邊吹吹海風談天說地,華燈初上之時到啤酒城痛飲一杯清爽扎啤,這樣的日子是不就是神仙般的生活?”啤酒城內,正在接待外地來青朋友的島城市民翟熠明自豪地向記者說,生活在島城他的幸福指數很高。 在啤酒城、啤酒街,在海邊的木棧道、河邊的亭臺中,在臺東夜市、路邊小攤……記者發現熱情的島城市民們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節日味道濃郁、城市生活多彩,幸福,環繞在市民周圍。 大海 對于我們城市的個體來說,幸福無非就是像翟先生說的這樣: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在這里的一種舒適感、一種成就感、一種稱心如意的感覺。 “即使啤酒節落幕了,市民們的狂歡也不休止啊”,面對記者的提問,市民王強說,“我們時刻被幸福包圍著,因為生活在青島,我們什么都不缺。家電有海爾海信,吃穿有青食、即發,還有吃不完的海鮮,你說我們能不感到幸福嗎?下班后拎一袋扎啤,買幾斤蛤蜊,小日子是不是有滋有味?” 幸福,不僅體現在市民們的狂歡和飲食上,宜居的生活環境也必不可少。美麗的海灣,漫長的海岸線,木棧道、碧藍的大海,還有清新的空氣,整潔的環境,這一切,讓人不得不愛上青島。但也有人說,你說的僅僅是市南區一線海景吧?不是這樣的,昔日的“金邊”已蔓延全城。 “有河有水,有水有魚”,每次去李村河周邊采訪,周邊的市民都說若不是親眼所見真是難以置信。“以前這里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從這里走過都要捂起鼻子”,但現在亭臺樓閣、水清魚歡的環境仿佛是下到了江南水鄉,昔日深度污染的李村河都變成了干凈澄澈的生態樂園。 城市文明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和集中表現。我們這個城市,正發動著轟鳴的引擎,帶市民駛向幸福、宜居的下一站。(楊曉星) |